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体质状况对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为制定不同体质状况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2 865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体质状况、伤害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等对伤害的影响。结果:调查人群共386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7.23%,其中消瘦、超重、肥胖儿童发生伤害人数分别为129、29和22人,发生率消瘦(21.43%)、超重(21.48%)、肥胖(24.44%),均高于正常儿童(14.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伤害发生有随BMI分类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消瘦(P=0.019)、超重与肥 胖(P=0.003)在跌落伤、其他类型伤害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83)是伤害的保护性因素,超重及肥胖(OR=1.59)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超重及肥胖儿童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合理饮食及积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烧烫伤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遵义市凤冈县2所小学和1所中学共46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近一年烧烫伤情况,运用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烧烫伤影响因素。结果烧烫伤发生率为8.82%,36.6%是热水和热油导致,发生部位主要是手掌/手臂(53.7%),主要发生地是家中(75.6%),发生季节主要是夏季(46.3%)。多因素分析显示,男童发生烧烫伤的危险性较女童高(OR=5.38)、独生子女(OR=11.05)、留守儿童(OR=8.61)等是儿童发生烧烫伤的危险因素。学习成绩好(OR=0.45)、懂得烧烫伤正确处理方法(OR=0.83)等是烧烫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遵义市农村儿童烧烫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烧烫伤知识普及,关爱留守儿童,以降低其烧烫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了解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小学生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3所初中,共调查1 855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烧烫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烧烫伤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1 855名中小学生中,有238名在近1 a内发生过非故意烧烫伤,发生率为12.83%.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总知晓率为85.54%,但近1/3的学生未能达到80%的正确率且能答全对的仅占34.72%.年龄、独生子女、留守类型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24,0.083,0.039,0.069,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急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留守学生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宣教对象,共同创造安全环境让中小学生远离烧烫伤.  相似文献   
4.
探索黔北农村学龄儿童跌落伤特征与干预效果,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首次干预前先进行基线调查,调查黔北农村学龄儿童2 854名,经16个月的多次综合干预后,抽取其中1 502名儿童进行问卷随访调查,了解干预后跌落伤相关的知识、态度、发生率及变化差异.结果 基线调查2 854名,跌落伤害年发生率为6.24%;干预后调查1 502名,跌落伤害年发生率为3.93%,干预前后跌落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P<0.05),在道路情况、参与打架及受伤部位方面干预前后分布明显不同(x2值分别为9.92,9.38,6.33,P值均<0.05);小学生跌落伤的发生率(4.17%)高于初中生(3.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P>0.05);干预前后在“步行注意路面平整、骑车时注意力集中、玩耍时不互相推搡、运动时去宽阔地方、伤害发生后应拨打120”等方面知晓率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6.95,50.39,42.00,28.30,491.14,P值均<0.01).结论 黔北农村儿童跌落伤发生率较高,干预后跌落伤害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相关知识掌握还不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将儿童跌落伤害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了解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烧烫伤现状及干预效果,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近1 a的烧烫伤情况.结果 共调查1 503名学龄儿童,男、女比例为1.06∶1,烧烫伤发生率为3.79%,男童(1.60%)略低于女童(2.20%)(x2=2.12,P=0.145);留守(2.33%)略高于非留守(1.46%) (x2=0.39,P=0.535);不同性格儿童烧烫伤的发生率,以中间型性格为高(1.53%) (x2=8.41,P=0.015);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烧烫伤发生率越低(x2=7.39,P=0.025).发生部位前3位依次是上肢(61.40%)、下肢(26.32%)、躯干(7.02%);治疗费用以100元以下(57.89%)居多.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间烧烫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6%,3.35%,x2=0.20P=0.652);干预后,干预组(2.73%)与对照组(5.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P=0.015).结论 儿童烧烫伤发生率较高,性格和监护人文化程度是儿童发生烧烫伤的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儿童烧烫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从家长和儿童层面制定预防儿童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抽取留守儿童508名,留守儿童家庭196户,采用自制烧烫伤问卷进行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儿童烧烫伤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留守儿童家长烧烫伤认知得分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为12.20% (62/508),留守女童与烧烫伤发生呈正相关(OR=1.81),父母外出务工年限>5年和烧烫伤相关知识得分越高与儿童烧烫伤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3,0.38)(P值均<0.05).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烧烫伤认知得分≥60分的仅占64.80%,主要监护人年龄、未成年子女数和是否知晓非故意伤害是烧烫伤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较高,家长烧烫伤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烧烫伤知识普及,关爱留守儿童,降低烧烫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遵义农村地区男性不育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8月,选择在遵义下辖的3个乡镇街头偶遇的成年已婚育男性181人作为对照组(生育组);选择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做检查的农村不育男性患者212人作为病例组(不育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个人生活习惯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动吸烟、熬夜、每周使用电脑是遵义农村地区男性不育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是1.795(1.079~2.984)、2.516(1.638~3.862)、1.629(1.070~2.482)。结论被动吸烟、熬夜、每周使用电脑是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均可能降低男性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遵义市凤冈县农村学龄儿童运动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遵义市凤冈县三所中小学四至七年级学生共465名,用自制问卷调查近一年运动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害年发生率为18.71%,男童高于女童(22.63% vs 14.41%);七年级儿童运动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9.28%,五年级最低为7.76%;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22.26% vs 12.20%);住校儿童高于走读儿童(24.53% vs 13.83%);伤害时的主要活动是奔跑(33.33%);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4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未热身(OR=3.834,95% CI:1.362~10.792),无人陪护(OR=2.403,95% CI:3.742~30.616),在水泥地板上运动(OR=4.175,95% CI:1.457~11.964),穿皮鞋(OR=7.301,95% CI:1.736~30.705)或者凉鞋(OR=4.316,95% CI:1.245~14.966)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关于“扭伤后冷敷”,未发生伤害儿童的知晓率高于发生伤害儿童(χ2=5.36,P=0.021),其它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明确,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与晚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CAG)检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692例患者一般和临床资料,根据NECP-ATPⅢ规定将所纳入患者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110例、女性83例)与晚发冠心病组(男性298例、女性201例),分析早发与晚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早发组中,男性吸烟、饮酒、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右冠脉病变、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以及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女性高,患高血压、单支病变、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比例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APOA/APOB水平较女性低(均P<0.05);晚发组中,男性吸烟、饮酒、STEMI的比例以及UA、HCY水平较女性高,患高血压、SAP的比例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HDL-C、APOA、APOA/APOB、血小板(PLT)水平较女性低(均P<0.05)。早发组男性吸烟、饮酒、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双支病变、STEMI的比例以及BMI、血清TC、LDL-C、甘油三酯(TG)、PLT水平较晚发组男性高,患高血压的比例以及血清HDL-C、APOA/APOB较晚发组男性低(均P<0.05);早发组女性单支病变比例、血清TC水平较晚发组女性高,3支病变、右冠脉病变比例以及血清UA、HCY较晚发组女性低(均P<0.05)。结论:吸烟、饮酒、血清高水平UA、HCY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血清高水平TC、TG、LDL-C、PLT以及BMI增高与男性冠心病的早发有关,血清高水平TC与女性冠心病的早发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