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上8 0 %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其中6 5 %以上确诊时已属Ⅲ、Ⅳ期。除部分Ⅲ期NSCLC可经诱导治疗后手术切除,大部分需以内科治疗,手术和放射治疗后复发及有肿瘤转移的患者均属内科治疗的范围。内科治疗主要包括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中医中药及生物治疗。其中化疗应用最多,虽然有效率尚不令人满意,但疗效较为肯定,适应证较广。目前化疗的方案及药物在不断的改进中,这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有关化疗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以供同道们在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时参考。我们引用的资料均来自1999~2 0 0 2年国际上符合…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hort-term intermittent prophylactic use of a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 rhTPO) in chemotherapy-induce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24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in the last chemotherapy cycle received prophylactic rhTPO treatment in the next chemotherapy cycle (prophylactic treated cycle, PTC). rhTPO was given subcutaneously 300 U ·kg-1· d-1 on days 2, 4, 6, and 9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chemotherapy. Platelet count was monitor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previous treatment cycle (control cycle, CC ). Results The lowerest platelet count in the prophylactic rhTPO cyc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cycle [(56 ± 16)×109/L vs. ( 28 ± 13) × 10'/L, P < 0.001]. The duration of thrombocytopenia was also shortened by the prophylactic rhTPO [(8±2) d vs. (12 ±3) d, P<0.001].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of platelet count (21 day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517 ± 685 ) x 109/L vs. (2063 ± 436)×109/L, P < 0. 001]. The time to platelet nadir and peak was not affected. Conclusion Prophylactic use of rhTPO can attenuate the severity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1001例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VTE.寿命表法绘制血栓发生曲线,COX多因素分析VTE高危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绘制并比较高危因素血栓发生曲线及生存曲线.结果:术后1、3、5、11和30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3.0%、4.0%、5.0%和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不完全切除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9.867(95%可信区间为5.275~18.459),P=0.000;术后接受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患者的HR为3.472 (95%可信区间为1.761~6.845),P=0.000;术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患者的HR为2.808 (95%可信区间为1.439~5.479),P=0.002;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的HR为7.520(95%可信区间为3.968~14.250),P=0.000.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P=0.000).结论:不完全切除术、术后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和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高危因素.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癌基因、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 TRAP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p5 3、nm2 3和端粒酶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 7.5 %、17.5 %和 92 .5 % ;临床及病理TNM分期早期肺癌p5 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肺癌 (P <0 .0 5 ) ;nm2 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TNM分期均无关。 6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P <0 .0 5 ) ;60岁以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TNM分期中、晚期比率略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分别为 69.2 %、5 0 %和 76.9%、5 7.1% (P >0 .0 5 ) ;p5 3、nm2 3和端粒酶阳性表达无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nm2 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p5 3、nm2 3基因及端粒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WHO标准和RECIST标准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RECIST和WHO标准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一致性。方法对100例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评估。分别采用RECIST和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径,计算其最大径的变化率和双径乘积变化率,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灶稳定、疾病进展。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统计。结果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09(P<0.05)。结论单径测量方法适用于肺癌化疗疗效的评定。  相似文献   
6.
简红  廖美琳  成柏君  叶云 《肿瘤》2008,28(3):246-250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中位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及对症状的控制,同时分析与疗效和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91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复治性Ⅲb-Ⅳ期NSCLC,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服药前及服药后每6周进行肿瘤和全身评估。结果:病灶总缓解率44%,症状改善率为59.3%,1-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0.6%、32.9%和24.9%。中位生存期12个月,疾病进展时间6个月。女性、小病灶、弥漫性病灶或肺内无病灶、有症状改善、出现皮疹和腹泻的患者疗效较好,女性患者在缓解率上的优势并未在疾病进展的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上得到体现。腺癌和含腺癌的混合亚型、症状明显改善、出现皮疹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吸烟状况在疗效、长期生存中未见差异。结论:吉非替尼对本研究中复治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腺癌和含腺癌的混合亚型、症状明显改善、出现皮疹的患者可能是生存有益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肺泡蛋白沉着症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临床罕见,误诊率极高,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4例确诊的肺泡蛋白沉着症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附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分析36例经切肺手术证实的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改变。结果 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男女比2;1,平均年龄39岁(15-67岁)。咳嗽、咯血是常见的症状,仅2例有咳石。结石部位右侧28例,左侧8例。X线上最常见表现为病变部位和相应肺门钙化、肺实质的浸润。21例纤支镜检查发现腔内乳头状新生物、管口闭塞伴充血、管口狭窄等改变,仅2例见结石。术后病理表现为病灶远端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纤维化、肉芽组织形式,甚至造成局部肺不张,黏膜溃疡。结论 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X线及CT表现结合纤支镜检查能对此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和TRAP法分别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53、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及p53、p16基因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5%、37.5%和66.7%;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与NSCLC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端粒酶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与p53基因表达情况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基因的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附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支气管结石手术治疗,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分析36例经切肺手术证实的支气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改变.结果36例患者男24例,女12例,男女比2∶1,平均年龄39岁(15~67岁).咳嗽、咯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仅2例有咳石.结石部位右侧28例,左侧8例.X线上最常见表现为病变部位和相应肺门钙化、肺实质的浸润.21例纤支镜检查发现腔内乳头状新生物、管口闭塞伴充血、管口狭窄等改变,仅2例见结石.术后病理表现为病灶远端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纤维化、肉芽组织形式,甚至造成局部肺不张,黏膜溃疡.结论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X线及CT表现结合纤支镜检查能对此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