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凡洛尔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贝凡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1 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 1周药物洗脱期 ,2周安慰剂后 ,随机服用贝凡洛尔 1 0 0mg·d- 1 ,bid(治疗组 ,n =68)或美托洛尔 50mg·d- 1 ,bid(对照组 ,n =68)。 4周末坐位舒张压 (SeDBP)≥ 1 2 .0 0kPa者剂量分别加至贝凡洛尔 2 0 0mg·d- 1 ,bid或美托洛尔75mg·d- 1 ,bid ,继续服用 4周。血压和心率每 2周测定 1次 ,血脂每 4周检查 1次。结果 :二药降低血压和心率的幅度相似 ,均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 (P =0 .30 )。但美托洛尔组三酰甘油比用药前明显升高[由 (1 .63± 0 .96)升至 (2 .1 5± 1 .53)mmol·L- 1 ] (P =0 .0 0 5)。用药 8周后与用药前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一定差别 (P =0 .0 5)。贝凡洛尔组对三酰甘油水平无明显影响 [由 (1 .71± 1 .1 4 )升至 (1 .94± 1 .62 )mmol·L- 1 ] (P =0 .2 5)。结论 :新型 β 受体阻断剂贝凡洛尔与传统 β 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降压幅度相同时 ,贝凡洛尔对三酰甘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康受试者口服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1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托拉塞米5,10和20 mg(n=9)或连续7天每日口服托拉塞米10 mg(n=10)。观察血压,尿量,24 h尿钾、钠、氯和血钾、钠、氯,心率,呼吸,心电图和心电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指标。 结果 5,10,20mg 3组单次服药后24 h总尿量分别为2.24,2.60和3.17 L(P<0.05),24 h尿钾、钠、氯的排泄随托拉塞米剂量增加而略增加(P>0.05)。连续服药,首次药后的24h尿量及尿钾、钠、氯的量最多。单次和连续给药后血钾、钠、氯均未见下降,甘油三脂增加0.1~0.4 mmol.L-1(P<0.05)。4例受试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在5~20 mg,托拉塞米利尿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国人对托拉塞米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贝凡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比较评价两种选择性 β1受体阻断剂 (贝凡洛尔 美托洛尔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服用贝凡洛尔 10 0mg~ 2 0 0mg d或美托洛尔10 0mg~ 15 0mg d ,每日分二次治疗共 8周 ,根据需要 4周末调整剂量。分别比较两组药前、后第 2、4、6、8周末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口服盐酸贝凡洛尔 (10 0~ 2 0 0mg d ,分两次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9± 6 .4mmHg、7.9± 7.1mmHg、10 0± 8.2mmHg、11 0 0± 8.2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8.8±11.4mmHg、10 6± 12 0mmHg、8.6± 14 .2mmHg、10 3± 14 .8mmHg。美托洛尔组 (10 0~ 15 0mg d ,分两次 )。药后 2、4、6、8周平均SeDBP降低值分别为 8.1± 9.2mmHg、7.7± 8.6mmHg、10 4± 7.9mmHg、10 7± 8.4mmHg ;平均SeSBP降低值分别为 7.1± 13.9mmHg、7.5± 13.3mmHg、10 9± 13.2mmHg、11.3± 13.9mmHg。服药前后降压值两组内比较均P =0 0 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凡洛尔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70 97%需要服用 2 0 0mg d。两组治疗后心率均较基线下降 ,贝凡洛尔组于治疗 4周后心率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 ,美托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空腹和高脂餐后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探讨饮食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2 1 6± 1 2 )岁 ,体重 (6 5 8± 5 6 )kg。志愿者分别在空腹12h和进食标准脂肪早餐 (含黄油 1 5 g/kg体重 )后顿服胺碘酮 80 0mg ,两次服药间隔 12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浓度 ,计算餐后与空腹服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结果显示高脂餐后胺碘酮的血浆浓度较空腹服药明显增高。餐后胺碘酮的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 t)均较空腹服药显著升高 [Cmax(2 330± 12 14)ng/ml对 (90 3± 35 3)ng/ml;AUC0 t(2 72 6 6± 86 6 7)ng·h·ml-1对 (12 82 5± 5 985 )ng·h·ml-1](P <0 0 1) ;消除半衰期 (t1/ 2 )明显延长 [(2 9 6± 9 8)h对 (17 0± 5 3)h](P <0 0 1) ;达到峰值时间 (Tmax)基本不变 [(4 6±1 2 )h对 (4 6± 1 5 )h]。根据各受试者的AUC计算出高脂餐后服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2 39%±75 %。结论 高脂餐后服药增加胺碘酮的吸收 ,显著增加胺碘酮的血药浓度 ,同时减慢胺碘酮自体内的消除 ,提示进食高脂餐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年轻健康男性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年轻健康男性受检者的心律、心率、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等。方法记录和分析177例年轻健康男性动态心电图资料,分析24h心律和心率,进行资料分析;并分析92例健康男性的心率变异性。结果177例健康男性均为窦性心律,24h平均心率为68bpm,心率范围33~183bpm。心律失常检出率达100%:100%检出窦性心动过缓;12%有窦性静止、房室阻滞,但缓慢型心律失常均发生在夜间;57%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检出率16%。结论正常年轻健康男性经动态心电图可检出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医师选择降压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6类15种单药治疗的降压疗效。结果:除多沙唑嗪外,各单药均有效降压;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降舒张压的效果较逊。结论:长效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以及特拉唑嗪、吲达帕胺均能单药有效降压。低剂量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不建议单独使用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告通用的SAS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SAS软件编制不受变量类型及数量限制的、用于生成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告的通用程序。方法为了解决不同类型的变量同时分析、不同来源的结果同时表述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应用宏变量定义矩阵标识以及按照给定算法合并输出数据集的方法。结果通过矩阵标识的建立,将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统计分析结合到一起,使得一次同时分析的变量数在理论上达到无穷。通过所给出的算法,将来自不同SAS过程的分析结果合并到一起,使表格式样的自由性多样性得以实现。结论使用所提出的生成统计分析报告的通用办法,使得统计分析结果的表述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镁铝匹林在健康国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汉族男性受试者28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81 mg·d-1(n=9)、162mg·d-1(n=9)及324mg·d-1(n=10),连续服药7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阿司匹林tmax为30~40min,t1/2为17.4~29.8min;水杨酸tmax为33.3~53.3min,t1/2为168.2~209.6min。各组tmax,ρmax,t1/2,AUC和CL/F在给药d1和d7无显著性差异;t1/2CL/F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镁铝匹林抑制血小板TXB2生成作用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EH患者 37例 ,整个研究过程包括 2周停药观察期和 8周治疗期。口服坎地沙坦酯 8mg ,qd ,在治疗 1、2、4、6和 8周末各随访 1次。服药 4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 (DBP)≥ 90mmHg(1mmHg =0 .133kPa)则增加剂量至 16mg。在治疗开始时以及治疗期的第 8周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服药后 2 4h和白昼、夜间收缩压 (SBP)和DBP较服药前明显下降 ,分别为 (7.5 4± 12 .2 9) / (5 .19± 8.2 8) ,(6 .99± 14 .0 5 ) / (4 .6 2± 9.5 0 ) ,(8.4 8± 13.4 0 /(6 .0 2± 9.5 0 )mmHg ,均 P <0 .0 1。② 2 4h动态血压监测示服药后 2 4h各时点DBP和SBP均较服药前下降 ,大部分时点P <0 .0 5。③DBP、SBP的谷峰比率分别为 0 .70、0 .6 4。④平滑指数 (SI) :SBP、DBPSI分别为 3.99、3.10。⑤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1% (3/ 37例 )。结论 :患者每日一次口服国产坎地沙坦酯 8~ 16mg治疗EH能持续 2 4h安全、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比较两种钙拮抗剂(贝尼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0例,氨氯地平组24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24 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1)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服药前后(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均<0.05).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服药后(8周末)绝大部分时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服药前下降(P<0.05).2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值在贝尼地平组分别为(9.52±4.21)/(6.34±3.08),(11.63±3.32)/(7.46±2.80),(5.30±2.04)/(4.11±2.40)mmHg(P<0.05);在氨氯地平组则分别为(12.36±1.99)/(7.95±1.84),(11.97±1.84)/(8.24±1.66),(12.69±2.08)/(6.90±1.34)mmHg(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谷峰比:贝尼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SBP分别为:65%、95%;DBP分别为62%,69%.(3)不良反应发生率:贝尼地平组低于氨氯地平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尼地平(4~8mg/d)或氨氯地平(5~10mg/d),对每日1次口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可以维持24小时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