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源性腹泻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源性腹泻是指肝脏各种实质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泻,排除原发性肠病和继发性感染者。其特点是病程长,腹泻顽固,一般抗炎对症治疗效果欠佳,随着肝功能的好转,症状有所缓解,由于肝脏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尤其在早期缺乏特异性,故肝源性腹泻很容易被误诊。我们对29例肝源性腹泻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硫普罗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4周的硫普罗宁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基础护肝(葡醛酸钠、肌苷)针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86.1%)明显优于B组(75.0%,P<0.01)和C组三组(61.1%,P<0.01)。A与B组肝功能ALT和ALB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降低AST及TB IL方面A组优于B组(P<0.05)。结论:硫普罗宁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武汉市2007年麻疹暴发流行的因素,总结控制疫情的经验,以利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流行。方法研究2007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702例麻疹病例的人群分布、月份分布、传播情况、预防接种史、以及麻疹的基因分型。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儿童,以6—8月龄小儿发病者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仅占6.48%;主要传播场所为医院和诊所,占56.55%;基因分型主要是H1a型,另有2株核蛋白基因变异率达2.6%。结论2007年武汉市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与婴幼儿麻疹抗体免疫力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平以及对麻疹病人忽视及时隔离而导致的传播,另外麻疹基因发生变异对麻疹暴发流行的影响尚需密切观察与监测。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监测,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以提高新生儿的抗体水平,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麻疹发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显示低龄化特点,现将2007年我院收治的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MESO评分/血清钠比值(MELD to SNa ratio,MESO)和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联合公式(MELD-Na)、MESO指数(MESO)、integratedMELD整合公式(iMELD)、MELDNa评分系统(MELDNa)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血浆置换(PE)治疗后短期预后。方法在12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MESO、iMELD、MELDNa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五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3个月末,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43.24%(16/37),与非PE治疗组55.65%(49/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6,P=0.143);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AUC分别为0.667、0.690、0.670、0.702和0.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iMELD的AUC>0.7,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0.901、0.916、0.906、0.876和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非PE组AUC的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MELD(Z=0.2087,P<0.05)、MELD-Na(Z=0.1971,P<0.05)、MESO(Z=0.2094,P<0.05)、iMELD(Z=0.155,P<0.05)、MELDNa(Z=0.2094<0.05);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72.97%、70.30%、75.78%、72.93%和7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P=0.983),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83.53%、87.06%、82.35%、78.82%和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6,P=0.687),PE治疗组与非PE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其中MELD、MESO、iMELD、MELDNa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818,P=0.178;x2=0.727,P=0.394;x2=0.499,P=0.480;x2=1.442,P=0.233),而仅MELD-Na具统计学意义(x2=4.916,P=0.027)。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对非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均有非常好的预测价值,而在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除iMELD对短期预后判断有临床应用价值外,其余四种模型评估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重点医院医护人员心理韧性对知觉压力和失眠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知觉压力量表(PSS-10)和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SC-10),测量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护工作人员650人的失眠、知觉压力、心理韧性情况,将变量标准化后进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有26.19%的个体达到轻度失眠水平,有9.92%的个体达到中度失眠水平,而有1.98%的个体表现出严重失眠症状。护士、低年收入个体失眠状况更重。知觉压力与失眠症状显著正相关(r=0.40,P<0.001),心理韧性与失眠症状显著负相关(r=-0.12,P=0.005),心理韧性可调节知觉压力与失眠的关系(B=-0.08,SE=0.04,t=-2.00,P=0.046,95%CI:-0.16~0.00)。结论: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重点医院医护人员群体中,心理韧性对知觉压力和失眠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前防疫中,政策应持续关注医护人员的失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肝性脑病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该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苷)治疗肝性脑病患者3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清Na~+浓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Na+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比较血清Na+水平、MELD-Na评分与凝血酶原时间(PT)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5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Na+、MELD-Na评分值和PT分别为136.08±5.66mmol/L,20.42±7.78和22.28±6.37s,死亡组患者血清Na+、MELD-Na分值和PT分别为131.15±6.97mmol/L、34.40±10.72和34.48±10.09s,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Na+与MELD-Na评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01),血清Na+与PT亦呈负相关(r=-0.238,P0.05),血清Na+浓度、MELD-Na分值和PT的AUC分别为0.261、0.878和0.870。结论低钠血症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包含血清Na+的MELD-Na评分与PT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两者预测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