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自限感染和慢性感染与粘病毒抵抗基因-1(MxA)启动子的-88位点G/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的HBV自限感染者和340例慢性感染者的外周全血,提出基因组DNA;采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方法进行MxA-88G/T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Odds ratio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xA-88G/G基因型(低表达型)检出率为50.2%(221/440),T/T基因型(高表达型)检出率为5.5%(24/440),G/T杂合型检出率为44.3%(195/440)。与慢性感染患者相比,自限感染患者携带较低的G/G基因型(41.0%与52.9%,P〈0.05)、G等位基因(62.5%与75.3%,P〈0.01)和较高的T/T基因型(16.0%与2.4%,P〈0.01)、T等位基因(37.5%与24.7%,P〈0.01),而两者之间的G/T杂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xA-88G/T基因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HBV感染的自然转归,有望成为临床上HBV感染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作者选择湘江(长沙市内段)、温泉、池塘、电厂废水池和游泳池为观察点,定期定点采集泥样和水样,运用无营养琼脂加大肠杆菌作培养基进行自由生活阿米巴(FLA)的培养。 于1986年秋和1987年春夏季共采集标本236个,其中泥样113个,水样123个。经标准化处理后,前者FLA的检出率为63%,后者为31.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从5个采样点共培养分离出9种FLA。按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种体外培养方法的效果,确定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最佳体外培养方案;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比较2种接种方案和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体外培养成功率。比较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和4种换液方案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生长曲线。进行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形态观察和表面分子鉴定,传代培养以初步了解其生长特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接种法的体外培养成功率(88%)高于全骨髓接种法(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培养液的体外培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自体血清培养液的培养成功率最高(100%),3种FBS培养液的培养成功率次之,健康成人血清培养液的最低(56%)。患者自体血清培养液的MSCs生长曲线最高,健康成人血清培养液的生长曲线最低,3种FBS培养液的MSCs生长曲线集中位于上述两者之间。以2d或者3d一次全量换液的MSCs生长曲线较高。乙型肝炎患者MSCs与正常人MSCs形态相同,表面分子表达一致,生长特性近似。结论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体外培养方案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后,自体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2~3d全量换液为佳,可以较快获得纯度较高的MSCs。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正常人的近似。  相似文献   
4.
探讨HBVe抗原抗体系统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67例乙肼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分成e抗原阳性、抗-HBe阳性和两者均阴性等三级进行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结果667例乙肝患者HDV感染43例(6.4%),其中HBeAg阳性组为5.3%(11/206)。抗-HBe阳性组为10.9%(26/237),e抗原抗体 性组HDV为2.3%(6/225)。抗HBe性组HDV感染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浆转换患者人群中经输血传播TT病毒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5例血浆转换口才呼慢性肝炎患者的TT病毒(TTV)感染情况,分析TT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 TTV在45例血浆转换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5.6%(7/45),在87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率3.4%(3/8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60,P〈0.05)。7例TTV阳  相似文献   
6.
酶消化热裂解法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和不易污染的直接热变性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良。方法对比分析直接热变性上清液中的pH值和蛋白抑制因子对RT-PCR体系的pH值和PCR扩增效果的影响。评价改良方法的性能。结果10份正常血清直接热变性上清的pH值平均为8.96±1.34。与RT-PCRⅠ液和改良RT-PCRⅠ液混合后的pH值分别为8.55±0.53和8.32±0.07。直接热变性上清液对PCR的抑制作用这100-1000倍。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加入300μg/mL蛋白酶K消化而完全消除。消化热变性法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与传统的抽提法接近,且不易污染。结论pH值波动和蛋白性抑制因子的存在是直接热变性法重复性和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消化热变性法不仅敏感性高,重复性能与抽提法相媲美,而且简便性和防污染能力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furin切割核心蛋白的可能性,并通过重组载体表达,研究其假定产物在HepG2细胞内的分布特点. 方法 重组HBV核心蛋白,并将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4℃消化16 h、30℃消化1h和30℃消化3h)接受furin切割,产物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构建HBV核心蛋白furin切割假定产物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以完整核心蛋白表达载体作为对照,转染HepG2细胞,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使用核心蛋白与假定产物共同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内分布. 结果 HBV核心蛋白在多种条件下均被furin切断,其主要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 000,与预期相符,且30℃切割1 h的效果最好.真核表达的核心抗原假定切割产物能与核心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且在细胞内的分布与完整核心蛋白类似,主要以颗粒形式分布在细胞质. 结论 HBV核心蛋白在体外能被furin切割,其主要产物与完整核心蛋白有类似的免疫原性和相同的细胞内分布,提示furin或其家族成员参与了HBV复制调节,其切割产物对机体抗病毒免疫可能存在深远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 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再利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CD-PCR)进行扩增,并结合酶免疫法显色以检测该SNP的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比例或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字2检验和优势比(OR)计算?【结果】 在HBeAg阳性组SNP rs2660基因型GG + GA比例为29.3%(17/58)?等位基因G频率为16.4%(19/116),而在HBeAb阳性组分别为47.1%(32/68)和28.7%(39/136),对照组分别为52.7%(38/72)和30.6%(44/144);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 0.042和0.007;等位基因:P = 0.021和0.008),而HBeAb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 0.499;等位基因:P = 0.731)?【结论】 SNP rs2660等位基因G可能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其基因型检测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解决因TTV在样本中的水平极低而导致从高背景核酸样本中检测TTV DNA存在非特异性扩增的问题。方法 采用辛和素生物素系统将TTV特异的核酸片段包括被在微孔板上,利用特异核酸捕获样本中的TTV DNA,从而建立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TTV DNA方法,并以10份血清(4份TTV DNA阳性)和肝组织配对标本为对象与抽提法进行比较,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最后评价特异核酸捕获-PCR的特异性。结果 抽提法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0和9/10。RFLP初步分析产物具有特异性,但经DNA序列分析证实的检出率仅分别为2/10和3/10。采用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的结果与抽提法经DNA序列分析后的结果一致,获得的电泳条带也更为清晰。结论 特异核酸捕获-PCR方法能显著提高TTV DNA检测的特异性,特别是针对高背景核酸标本,表明该方法在其他低水平病原体检测及高背景核酸样本检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采用的TTV DNA检测方法如不进行DNA序列分析则可导致过高地估计了TT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细胞模型上研究表明,HCV抗原能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在体内研究水平进一步探讨HCV抗原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双染色等技术,对70例肝细胞癌(HCC)和10例慢性肝炎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结果:HCV感染或组织HCV抗原表达阳性的患者中,细胞凋亡指数与阴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而仅有纤维化的慢性肝炎组织较伴有肝硬变的癌周组织的凋亡指数显著升高(2027±241vs847±324,P<001)。在分布上,慢性肝炎组织中细胞凋亡与抗原分布一致,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癌周组织中两者常不一致。结论:在组织水平上HCV抗原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相对复杂。感染早期,HCV抗原主要通过炎症反应而促进细胞凋亡。感染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