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单片机控制监护仪的CRT字符波形显示系统的设计首都医科大学王青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张智亮现代监护仪对生理信号进行检测、处理、计算、判别和控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而单片机的出现,大大减小了仪器体积,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502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大小、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与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502例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CTA发现心肌桥存在147例,检出率29.3%,CAG发现13例,检出率2.6%,两者间有差异。心肌桥的平均长度(32.10±9.25)mm,平均厚度(1.32±0.5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壁段及远段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可作为显示并评价心肌桥血管的首选方法,其安全、准确、无创性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17例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中心静脉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17例右心室梗死患者中,11例并有右心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及中心静脉压,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并发右心功能不全、低血压及休克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中心静脉压,适时、适度给予扩容治疗。结果:17例经扩容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其中15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结论: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治疗,是治疗右心室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中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生心室颤动的病例及其原因。结果320例SCA术发生Vf3例(9.38%),Vf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双支血管病变(DVD)2例,三支血管病变(TVD)1例。发生Vf前冠状动脉压力均下降,随即发生Vf。结论Vf易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在SCA中要密切注意压力及心电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5例青年中高危UAP(TIMI危险评分≥3分)患者,分为早期PCI组(14例)和延迟PCI组(11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病变情况、血栓负荷、记录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冠状动脉病变及PCI情况相似,早期PCI组血栓负荷相对较多.与延迟PCI组相比,早期PCI组能降低30 d内心绞痛发生率,能够缩短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P<0.05).结论:对于青年中高危UAP患者应该优先选择早期PC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与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总胆固醇 (TC)、脂蛋白a(Lp 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体检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癌症、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 16 0例 ,空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sICAM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 :①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sICAM I水平与TG(r =0 .15 ,P <0 .0 1)、LDL C(r =0 .16 ,P <0 .0 1)水平呈正相关 ;②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中sICAM 1水平与HDL C(r =- 0 .15 ,P <0 .0 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ICAM 1可能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标志 ,也可能是致病的病因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米力农与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15例 ,米力农 +硝普钠组 ,将米力农 5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先按 4 0 μg/kg速度从静脉注射 (微量泵入 ) 10min ,继续以 0 .5 μg/(kg·min)静脉点滴 (微量泵入 )持续约 12 0min ,每日 1次 ,7d为一疗程 ;另予硝普钠 10mg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5 0ml稀释后 ,以 10 μg/min的起始速度 ,从另一静脉通道 (微量泵 )滴入 ,根据血压调整滴数 ,每日一次 ,7d为一疗程。B组 ,16例 ,米力农组 ,米力农治疗方法、剂量同A组。C组 ,16例 ,硝普钠组 ,硝普钠治疗方法、剂量同A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 米力农 +硝普钠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 86 .6 7% ,米力农组为 5 6 .2 5 % ,硝普钠组为 4 3.75 %。米力农 +硝普钠组疗效比另两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三组治疗后 ,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以A组改善最显著。结论 米力农与硝普钠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事件.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1个月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大.结论 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主要适用于危险因素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起搏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 66例因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行即刻起搏参数及 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测定。结果 :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感知比右心耳和KOCK三角起搏的感知高 (P <0 .0 1) ,右心耳起搏的电压阈值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电压阈值高 (P <0 .0 5 ) ,与KOCH三角及右室流出道起搏的电压阈值无明显差异。三个月后的电压阈值与术中即刻的电压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KOCH三角与右心耳的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异 ,临床上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