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不同培养时间对乳胰组织培养后胰岛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各组培养液胰岛素含量的测定和使用免疫组化与显微图象分析技术对 B 细胞内胰岛素的定性和定量观察表明,新鲜乳胰碎片行短期组织培养(2~8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 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l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在控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中的价值.方法 116例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术后即刻表柔比星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于术前6h和术后连续3d每天口服索利那新5mg,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于术后6、12、24、48和72 h分别记录膀胱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从93.1%(对照组)下降到67.2%(试验组)(P=0.001);在各个观测时间点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的严重性均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结论 索利那新可有效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5.
作者们报告一例大脑动-静脉瘘引起严重鼻出血。以往文献尚无类似报告,希望通过本文对此种出血的罕见原因引起人们注意。患者为4岁白种女孩,因两小时前突然鼻出血到医院就诊,临床和血液学检查正常,未收住院。3小时后又一次更大量的出血再次来院,由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以突发胸闷、心悸伴喘息1d,于2006年12月18日15:00急诊收入内科病房。当时无眩晕、恶心及呕吐,无复视和走路不稳,无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无胸痛和咯血,无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无肢体无力和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病前无精神因素刺激。查体:体温36.2℃,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神清语利,端坐位,喘息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各年龄段前列腺总体积(T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计算TZV与TPV的比值即移行区指数(TZI)的数值。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直肠B超测量1 563例BPH患者前列腺和前列腺移行区最大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V、TZV以及TZI。分析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各年龄组TPV、TZV和TZI值分别为:50~59岁年龄组TPV(32.27±15.76)ml、TZV(9.55±7.98)ml、TZI 0.28±0.13;60~69岁年龄组TPV(40.93±17.45)ml、TZV(14.94±11.83)ml、TZI 0.34±0.16;70~79岁年龄组TPV(46.56±20.31)ml、TZV(19.54±19.25)ml、TZI 0.39±0.16;80~89岁年龄组TPV(47.85±26.63)ml、TZV(20.40±16.78)ml、TZI 0.41±0.19。BPH患者的TPV、TZV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性(r1=0.232,r2=0.256,P均<0.01),TZ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要高于TP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结论:BPH患者的TPV、TZV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TZV增长的幅度要高于TPV增长的幅度,前列腺增生以移行区增生最为显著,并且我国BPH患者的移行区指数与其他人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治疗方法:14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其中1例行右肾切除术;3例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4例行经腹腔手术,其中3例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肾盂癌根治术.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输尿管复位矫形术的开放组、后腹腔镜组和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 h、3.6 h和2.1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m1、80 ml和7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天、5天和6天.未出现围术期并发症.术后4~6周拔除双J管.随访6个月~4年,B超和(或)IVP复查无吻合口狭窄,输尿管梗阻均明显缓解.16例术前有右腰酸胀不适感症状者完全缓解.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复位矫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应成为临床首选方式.经腹腹腔镜较后腹腔镜在腔静脉后输尿管段粘连严重的治疗和手术视野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Nunab作为细胞命运决定子,在细胞的非对称分裂中起决定作用,在体内多种组织中广泛分布.作为Notch通路、Hedgehog通路、P53的重要调控因子,主要起到抑制与阻断作用,广泛参与分化/增殖的平衡、凋亡调控、细胞迁移、组织再生等重要生理过程,并被认为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Numb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