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挤压综合征     
挤压伤多见于地震、坑道塌方、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人群挤压或践踏所致。由于此症少见,医务人员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特别是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受害人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死亡。法医工作中所见者多系拳打脚踢或棍棒殴打伤后发生,往往涉及公安干警或管教干部违反政策,甚至构成伤害罪的问题。为引起重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本文报告近年在法医检案中所遇4例,并结合文献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88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阳性率为16%,乳腺癌为73.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指数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作者认为PCNA的表达对区分良恶性病变及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为客观可靠,是(?)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非典型结节与甲状腺癌细胞核直径、面积及 DNA 含量检测,发现核直径与面积的(?)和 S 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对照组(P<0.01);随着细胞增生异型程度的加重,核直径、面积及离散程度随之增加、DNA 含量也显著增加,显示Ⅲ级 DNA 含量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发现各组细胞核不同 DNA 含量的核直径、面积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生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类内分泌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滤泡细胞癌和滤泡旁细胞癌 ,不同组织类型的甲状腺癌其恶性程度亦不相同 ,但都具有侵袭性强和易转移的特点。乳头状癌的转移方式多为淋巴结转移 ,未分化癌多发生血行转移及局部侵犯 ,转移和复发往往导致肿瘤治疗失败 ,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认为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 ,其中不仅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调控 ,而且也与黏附分子、水解酶类、细胞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有关 [1]。现就目前国内外有关甲状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癌基…  相似文献   
6.
BRAF原癌基因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30~40/100万,占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1%~2%。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多,占60%~80%,多见于年轻女性和儿童。大多数PTC诊断相对容易,然而,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甲状腺癌除了常规病理学检查学以外,尚需借助一些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对其进行诊断,进而还可探讨其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靶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是比较少见的由特异性染色体异位、嵌合、基因融合及突变而引起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最近研究发现的BRAF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52例,分析其病毒分型和临床特点.结果 36名患者为EV71阳性,占总数的69.23%.有1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疹症状,有80.77%(42例)病例出现肢体抖动或无力,44.23%(23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80.77%(42例)患者白细胞(WBC)水平超过15 × 109/L.结论 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患者多出现发热、肢体抖动或无力,白细胞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FLP)是一种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的体外酶促合成特异性核苷酸片段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它以待扩增的两条DNA链为模板,由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介导,通过DNA聚合酶反应,在体外进行特异DNA序列扩增.扩增后,将PCR产物直接酶切、电泳、显色,即可对目的基因进行分类分型.现将我做PCR-RFLP的体会简要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市区大中型饭店凉菜间卫生状况,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2007年3~5月,对40家大中型饭店凉菜问的基本卫生设施、紫外线灯使用情况、公共用具进行调查,并对制作的凉菜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凉菜间的基本卫生设施齐全,紫外线灯使用规范;公共用具检测合格率为90.0%,从业人员手合格率85.0%,抹布合格率82.5%;凉菜合格率84.4%.在不合格的15份样品中,单纯亚硝酸盐含量超标4份,大肠菌群超标或菌落总数超标11份,160份凉菜样品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平顶山市市区大中型饭店凉菜间卫生设施较好,应加强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尿液中犬尿喹啉酸(KYNA)含量的方法,观察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正常对照大鼠(WKY)的尿KYNA含量变化.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采用的色谱柱为ODS色谱柱,流动相为10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4.5)和乙腈(体积95:5),激发波344 nm,发射波398nm.选择4周龄WKY大鼠和SHR各4只、16周龄WKY大鼠和SHR各6只检测24h尿液中的KY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KYNA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0.220~33.000nmol/mL(R2=0.999 1),回收率为(90.37±8.47)%,日内差异为4.70%~9.40%,日间差异为5.20%~7.50%.4周龄WKY组24h尿KYNA含量为(41.251±22.663)μg/24h尿,SHR组为(35.387±10.814)μg/24h尿,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16周龄SHR尿KYNA含量为(39.511±15.985)μg/24h尿,较WKY组(90.690±42.189)μg/24h尿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方法具有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临床检测尿KYNA.成年SHR尿KYNA含量较WKY大鼠减少,提示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