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房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短阵性或持续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频繁或长期发作还可能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出现心功能异常,在临床中易被误诊为心肌炎,从而延误病情。现报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和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心电生理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在不断获得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逐渐成熟。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10例频发室早患者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对所有病例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10例室早均消融成功,并证实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不同部位,根据成功消融靶点将本组病例分为3组,二尖瓣环前侧壁组(4例)、二尖瓣环后侧壁组(3例)、二尖瓣环后间隔组(3例)。所有病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位于V1~V2导联,绝大部分病例V6导联可见s波。对各组二尖瓣环室早心电图做进一步比较,可概括出系列心电图判断指标用以估计消融靶点的部位。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频发室早可取得良好效果,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判定室早的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急性冠脉综合征且30 m L/(min·1. 73m~2)≤e GFR 60 m L/(min·1. 73m~2)者357例纳入研究。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者281例,随机分为2组,组1:强化他汀+PCI组(141例);组2:标准他汀+PCI组(140例)。拒绝PCI治疗者76例,随机分为2组,组3:强化他汀+非PCI组(38例);组4:标准他汀+非PCI组(38例)。随访1年。出院前和出院后第1、3、6、12个月复查血生化指标。临床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室速或室颤、新发房颤、急性肺水肿需主动脉球囊反搏、肾衰竭需血液透析、再发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结果:组1与组2出院后12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分别为10例和27例(P=0. 004); 2组e 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 4±6. 8) m L/(min·1. 73m~2)vs(52. 2±7. 3) m L/(min·1. 73m~2),P=0. 014]。组3与组4出院后12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分别为4例和12例(P=0. 039); 2组e 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9. 4±5. 1) m L/(min·1. 73m~2) vs (50. 2±7. 6) m L/(min·1. 73m~2),P=0. 021]。结论:无论是否接受PCI治疗,强化辛伐他汀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比标准辛伐他汀组好。  相似文献   
5.
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成功消融部位是右心房的先天性峡部(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而对于手术疤痕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疤痕折返性房速),消融部位则是与手术疤痕相关的后天性峡部。本文报道1例共存有上述两种心动过速患者的成功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房后壁双电位标测对判断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是否起源于左房的价值。方法选取19例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房速起源点位于左房12例,位于右房7例,所有病例均在右房后壁记录到双电位。结果左房房速时,双电位的第一个成分振幅均明显低于第二个成分,且窦性心律时,同一部位记录的双电位顺序发生逆转,而右房房速时,第一个成分振幅均明显高于第二个成分,窦性心律时两电位的顺序不改变。结论通过右房后壁双电位标测,能快速而可靠地判断房速是否起源于左房。  相似文献   
7.
九例射频消融术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性分析 4 0 32例射频消融术 (RFCA)后发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共 9例发生了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0 .2 % ) ,其中股动脉血栓形成 3例 ,肺栓塞 2例 ,肾小动脉栓塞 1例 ,脑栓塞 1例 ,外周动脉栓塞 1例 ,血栓性静脉炎 1例 ,心律失常类型 88.9% (8/ 9)为左侧旁道 ,术中都使用过肝素抗凝治疗。结论 :应重视预防RFCA术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进行左侧心腔消融时。仅靠术中肝素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能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心外膜远离crux区和summlt区城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的心电图、标测特征, 以及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医院共收集9例在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的特发性PVC患者资料, 通过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确定PVC的起源部位, 分析不同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和标测特征。如GRS波宽度, 相应导联GRS波呈GS型, 心内膜标测提前量。如体表起始有无"r"波, GRS波宽度以及心内膜最早激动总相比于GRS波起点的提前量。结果入选9例患者, 年龄(32±13)岁。其中男6例, 所有患者PVC均起源于心外膜, 其中有4例位于下壁, 1例位于前壁, 1例位于心尖部, 其余3例位于侧壁。体表心电图的对应导联组QRS波为无"r"波的QS型。在心内膜和心外膜都进行标测, 两者激动提前QRS时限分别为(-11±4)ms和(-25±8)ms。所有患者心内膜单极电图均呈rS型, 外膜起源处标测单极电图为QS型。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中位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特发PVC可起源于远离cru...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前间隔房室旁路.方法 7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4±14.7)岁.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旁路,并检查其前传逆传功能和诱发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标测最早心房逆传激动点作为消融靶点.结果 7例心动过速时最早心房激动部位均位于前间隔区域,但经右心房途径反复消融均不能成功阻断旁路,而在无冠窦内可标测到最早逆传心房激动点并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主动脉无冠窦内消融可作为治疗前间隔房室旁路的一种新途径,特别适用于右心房前间隔区域消融失败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右侧房室旁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曾消融失败和/或消融后复发的9例右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且均于三尖瓣环下心室侧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所有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其旁路分布分别为三尖瓣环后侧游离壁5例、希氏束旁2例、三尖瓣环侧壁2例。术中放电消融(4.4±0.8)次,放电消融过程中旁路阻断时间为(6.5±1.3)s,所有患者术中旁路均同时达到双向阻滞。随访(28.4±15.6)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和/或旁路传导恢复,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是安全有效的,可增加导管的稳定贴靠,尤其是对于消融失败或复发病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