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某奶牛场奶牛粪便中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特征。方法 用ISO 11290方法分离196份奶牛粪便样本中的李斯特菌,对分离的伊氏李斯特菌进行全基因测序,用MEGA6.0构建系统发育树,网站在线比对分析伊氏李斯特菌株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及前噬菌体等。结果 196份奶牛场养殖的奶牛粪便样本中有9份样本为李斯特菌阳性,其中3株为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6株为英诺克李斯特菌,分离率分别为1.53%和3.06%。3株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具有包括LIPI-1和LIPI-2在内的绝大部分致病性李斯特菌毒力相关基因,携带一个不完整的前噬菌体及22个耐药相关基因。结论 养殖场奶牛粪便中携带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对伊氏李斯特菌伊氏亚种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前噬菌体基因等遗传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其致病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146株单增李斯特菌的基因组特征,了解不同家系和克隆群菌株遗传特征的差异.方法 从NCBI数据库收集我国146株不同来源、省份和分离时间的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基因组注释、系统发育树构建和遗传元件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相同家系、血清型和克隆群的单增李斯特菌在系统发育进化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中前噬菌体分布状况和基因组特征。方法 自公共数据库GenBank获得275株单增李斯特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运用前噬菌体在线预测软件(PHASTER)对其携带的前噬菌体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的完整前噬菌体进行聚类分析、插入位点识别、噬菌体整合酶多态性分析。此外,通过比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数据库,搜寻前噬菌体可能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 本研究发现99.3%的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含有前噬菌体序列,155株(56.4%)单增李斯特菌基因组预测到229个完整前噬菌体序列。所有完整前噬菌体聚集成4个群,进一步划分为10个簇。前噬菌体分群与其宿主菌所属家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与宿主菌来源无关。本研究识别到10个前噬菌体插入位点,其中lmot17(tRNAArg),lmot11(tRNASer)和comK是3个最常见的插入位点,lmo1263为新发现的插入位点。相同插入位点前噬菌体所携带整合酶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此外,研究发现部分家系Ⅲ菌株和1株家系Ⅰ菌株的噬菌体中携带毒力相关蛋白E编码基因(virE),所有完整前噬菌体中未发现耐药基因。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普遍携带前噬菌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耻垢分枝杆菌内过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2333c,探究结核分枝杆菌Rv2333c在细菌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方法:构建表达Rv2333c基因的重组质粒pSUM-MCS2-Rv2333c,进而得到过表达Rv2333c的耻垢分枝杆菌菌株;用空载菌株(Ms_Vec)和过表达菌株(Ms_Rv2333c)感染巨噬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样品。随后进行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分析Rv2333c对巨噬细胞毒性的影响;之后通过提取细胞样品的RNA、上清培养液和细胞沉淀裂解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Rv2333c对巨噬细胞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核因子激活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等通路的影响。结果:实验成功构建了Rv2333c表达载体,并获得过表达Rv2333c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_Rv2333c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毒性检测LDH结果显示:Rv2333c在侵染巨噬细胞早期(6 h)即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