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以下肢极度不适、不可名状,活动后减轻为特点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睡眠,降低其生活质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明显。李浩教授善用经方,对诸多疑难杂病有独到的见解,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干预手段有限, 传统中医药在CMVD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临床效果。该文报道3例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价芳香温通代表用药宽胸气雾剂治疗CMVD疗效的案例, 为CMV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情况。 [方法]检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发表在中国知网、Pubmed、万方数据库关于VP动物造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中的造模动物、造模方法、造模周期以及模型评价方法、相应检测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动物使用最多的,依次为6~12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12~16周新西兰大白兔以及34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猪。造模方法依次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动脉结扎,或结合主动脉内皮球囊拉伤、化学触发、免疫诱导等。造模周期为8周到1年不等,以12~18周的为最多。评价方法多为病理染色,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灌注显影及体内活细胞示踪技术用于VP的活体探测。 [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养,或结合手术损伤建立VP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若能研发高性价比的活体探测方法,将极大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常见的第二大痴呆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临床有效药物仍十分有限。中药复方是现代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因其具有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优势,对VaD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中药复方存在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机制不够明确、药物质量难以控制等不足,至今很难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本研究团队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对多年临床治疗VaD有效的参麻益智方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了工艺稳定、质量可控、成分基本清楚且安全有效的的中药复方药物,本文分别从临床研究、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效药理机制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治疗VaD的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植入心脏起搏器所引发的心室除极异常将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损伤性ST段及缺血性T波改变,极易造成漏(误)诊,延误患者治疗时机.本文报道1例起搏器植入10年后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及具体诊疗过程,为同道提供借鉴,以减少临床漏(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改善高脂饲料ApoE-/-小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 8周龄SPF级雄性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倍半萜治疗组(10 mg/kg)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 mg/kg);同源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是临床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为临床表现,患者生存质量差,治疗护理费用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血管性痴呆,现代医学无明确推荐治疗用药,且疗效欠佳,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尚无明确的中医相关诊断标准。临床预测模型符合当前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建立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将会对本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基本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构想进行阐述,旨在论述和构想一个能够预测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模型及建立条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正>微血管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是指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运动或休息时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段下移、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017版《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从微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出发将其命名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2],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和(或)结构异常造成的心肌供血不足及心肌血流量的调节失常,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肌缺血主观症状和(或)客观依据的一类疾病[1]。既往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的诊断前提为患者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或心脏移植后的患者亦可出现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