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6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以及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8%,感染部位下呼吸道157例次占48.16%、上呼吸道66例次占20.25%、泌尿道40例次数占12.27%、胃肠道感染33例次数占10.12%、皮肤软组织18例次数占5.52%。结论心血管内科肺部感染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常见诱因之一;必须加强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7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3.6%,中度心绞痛总有效率为75.0%;心电图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治疗后ST和NS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主要证候如胸闷痛、心悸和气短明显改善。结论参麦注射液表现出良好的改善微循环、止痛、降压并改善中医证候等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0岁健康男性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152例≥60岁健康男性按 BMI 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61例,超重组(BMI 24.0~27.9)60例, 和肥胖组(BMI≥28)31例;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 HRV 时域指标。结果: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肥胖组 HRV 各时域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超重组除两个相邻的 NN 间期>50 ms 心率数占所分析信息期内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外 HRV 各时域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0.01)。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HRV 各时域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60岁健康男性体重指数越高,HRV 各时域指标越低。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特点以及找出有效地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并脑出血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率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为55.55%,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因素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应激性高血糖、球麻痹等有关;感染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和注意无菌操作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开始升高(P<0.05),丙二醛开始下降(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2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继续升高(P<0.05),丙二醛继续下降(P<0.01);且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幅度和丙二醛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院1981~1994年收治入院的983例中青年(20~59岁)死亡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我院1981~1994年住院患者死亡2728例,其中20~59岁983例,占死亡总人数的30%。983例死亡病例中男605例,女378例.男:女为1:0.62。死亡病例中20~29岁为215例,30~39岁226例,40~49岁223例,50~59岁319例。各年龄组男女性别死亡情况比较,差别明显,男性随年龄的增加而死亡增加,女性20~29岁及30~39岁死亡率较其余两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监测意义.方法 采用凝固法检测APTT、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A,对7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APTT低于正常对照值1.5倍的有75例;ATⅢ:A在50%~70%的有28例,<50%的有5例.治疗后APTT低于正常值1.5倍的有21例,高于正常值3倍的有8例;ATⅢ:A<50%的有3例.结论 APTT,ATⅢ:A可做为肝素抗凝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组和10mg组,测定治疗前和1周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选择健康的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S患者由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40 mg组和10 mg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后各项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 mg组治疗1周后FMD明显改善(P<0.01),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1周后FMD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直接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阿托伐他汀改善FMD的作用独立于其调血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9.
仙莪汤对乳腺增生病及体内激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癣"范围.乳房属胃经,肾为胃之门,乳头属肝经,胸胁为肝经所过.<圣济总录>最早论述了冲任失调而致乳病的病机,认为"盖妇人以中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目的:探讨仙莪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治疗组应用自拟仙莪汤,对照组A应用自拟仙莪汤及三苯氧胺片,对照组B应用三苯氧胺片.结果: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A为85%,对照组B为6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B(P<0.01).3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提高孕酮(P)及降低雌二醇(E2),调整不平衡性激素.结论:仙莪汤可调节不平衡性激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本方组方严谨,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反应,作用机理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炎性渗出,抑制胶原纤维分子合成,抑制肿块及组织的异常增生,促进炎症及纤维吸收的作用有关.不失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小剂量(10mg/d,56例)、中剂量(40mg/d,55例)和大剂量(80mg/d,57例)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CD40L和血脂水平。并随访(平均7.6±3.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血清sCD40L水平在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大、中剂量组治疗后分别降低52.4%和52.2%(P均<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中剂量组比小剂量组分别减少29.1%和30.1%(P均<0.05),但大、中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抗炎作用稳定冠脉斑块,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应以中剂量(40mg/d)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