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给水工业现代化及疫苗的推行使用,伤寒、副伤寒的大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非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却仍然是一个遍及全球的腹泻原因。其抗原结构复杂,依菌体抗原分群,依鞭毛抗原分型,目前已发现1000个以上血清菌型。它们绝大部分可使动物致病或成为保存宿主。其中以鼠伤寒(S Typhimurium)分布最广,动物带菌者最多,耐药性最严重,如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与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乳酸环丙沙星(CPLX)注射液和氧氟沙星(OFLX)注射液随机分组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40例及42例,并以注射用头孢噻肟钠(CTX)治疗49例作对照。三组平均年龄、体重、疗程及病情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病种分布以消化道感染最多,共81例,占总数的61.8%。三组131例病人细菌阳性率为94.7%。一疗程CPLX组、OFLX组、CTX组治愈率分别为87.2%、83.3%、71.4%,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在细菌性消化道感染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自1963年萘啶酸问世,70年代第二代喹诺酮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取得显著疗效,到80年代在其6位上连接了氟原子及在7位与1位上进行了化学结构改造,从而形成了第三代喹诺酮即氟喹诺酮系列(F-Quinolones,F-QNS)。F-QNS抗菌谱扩大到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绿脓杆菌等也具有活性,而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增强了约100倍,因临床疗效显著所以受到重视。近年又报道了一批新的F-QNS,如国外已批准上市的Tosufloxacin(T-3262)及正在作各期临床实验的Sparfloxacin  相似文献   
4.
国产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观察100039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王晓峰,罗进华,姜素椿1992年11月至1993年5月我们用国产乳酸环丙沙星(CPLX)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40例,并以注射用头孢噻肟钠(CTX)治疗36例作为对照,疗效小...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LPX)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其在正常人及肾功衰竭病人中药物动力学变化国外已有报告,但对该药在肝病病人中的变化的研究还很少。另外,对该药在腹水中变化尚未见有报道。我们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口服CPLX在各型肝炎病人血和(或)腹水中药物浓度变化,并进行药物动力学分析,从而确定肝损害时药物代谢情况及调整给药方案。 一、材料及方法 1.药品:环丙沙星片剂及标准品(cif-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并发症中较严重的一种。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情的严重性,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加重原有的病情,而临床上又常常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因此,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本院收洽的晚期肝病并发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44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治疗维和部队疟疾9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保证维和部队的任务完成及官兵的身体健康,防治维和部队的疟疾患者并总结疟疾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所属维和部队官兵参与进行抗疟药物分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双氢青蒿素(科泰新)防治效果肯定,用于进人高疟区的易感人群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结论 蒿甲醚对疟疾的疗效肯定;双氢青蒿素作为一种新的选择更适应未来的战争需要.  相似文献   
8.
6例布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6例。患者标本进行常规血液培养,鉴定,药敏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6例患者均为疫区的农民,临床表现有发热、呈波状热、畏寒、大汗、关节痛。6例中有4例有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病史,脾大,白细胞均偏低,血红蛋白3例,血小板3例均低于正常值。血沉检测5例中3例高于正常,转氨酶5例高于正常。细菌呈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革兰染色不宜着色,延长时间呈革兰染色阴性,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的5株布氏杆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细胞内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结论城市医院临床及检验医师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氟罗沙星浓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色谱行为数据库技术的指导下,快速地建立了以甲醇- 磷酸缓冲盐(30∶70,pH2.5)为流动相,环丙沙星为内标,三氯乙酸为蛋白沉淀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人血清中的氟罗沙星浓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