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坑道在军队未来作战和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做好屯兵坑道的卫生学保障,对保障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和维持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沿海某部备用坑道进行卫生学调查发现,密闭坑道屯兵时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是潮湿和臭味[1~3],近几年我们对坑道中潮湿和厕所臭味的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方法一例急性乙肝患者经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测得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基因型为1101,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重组HHBcAg和合成的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88—96)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建立HBcAg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鉴定所获克隆。结果获得13株HBcAg+特异性CD8^+咖胞克隆(6侏为Tc1,3株为Tc2,4株为Tc0)。其中12株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细胞毒沂陛(37.5%-85.5%,效/靶比为2.5:1),1株(A10株,Tc0)细胞毒活性仅为10.2%。结论应用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88—96)刺激急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了13株肽表位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鼠动物模型进行猪囊虫病免疫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以昆明小鼠作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7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用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1次,每二组免疫2次,第三组不免疫。第一次免疫后20d各小鼠经尾静脉感染已孵化的有活力的六钩蚴,63d后剖检小鼠检查有无囊虫,并观察虫体的活力。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囊虫抗原和抗体,以监测疫苗的免疫反应及虫体寄生状况。结果 所有免疫小鼠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免疫7d后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夏秋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以及分离菌株的毒力与药物敏感性。方法自农贸市场与饭店采取海产品样品,参考国标法(GB/T4789-2008)对样品进行检测,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紫红色菌落进行PCR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神奈川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96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37株,检出率为80.1%,其中冷冻与保鲜海鱼类检出率为96.4%,贝壳类产品检出率为80.8%,鲜活鱼虾类检出率为6.7%,鲜海带类检出率为40.9%,海蜇类检出率为66.7%。VP种属特异性的基因tlh的PCR鉴定与显色培养基的鉴定结果一致;237株VP神奈川试验阳性69株;常用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完全不耐药的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美满霉素、奥复星、麦迪霉素、先锋霉素Ⅴ、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丙氟哌酸、复达欣等。结论南京夏秋季海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分离菌株含毒力占29.1%,对16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显色培养基用于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兵应急饮水净化消毒剂的净化、消毒效果,为战时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单兵应急饮水净化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南京市内秦淮河水、某部驻防区域的长江水、安徽省固镇县新马桥乡行洪区某村边水及蚌埠市淮河水为试验对象,余氯用该所研制的余氯比色盒检测,其它指标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进行。结果按每升水加0.6g药剂、军用水壶盛水90%(水量约0.9L)投加1管(0.5~0.6g)药剂,经2~5min处理后的净化水无色无异臭,浑浊度降到3度以下,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为0。结论 单兵应急饮水净化消毒剂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能把江、河、湖泊、灾区疫区等野外水源水净化消毒为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HBV感染者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和探讨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效应分子。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用HLA—A匹配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效靶比例1:5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IFN-γ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4.55%、50.36%和74.55%,均在72h。IFN-γ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24h和48h分别为6.22%和17.48%。细胞毒活性最高见于24h,15.66%。结论①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对靶细胞中HBV的清除既有溶细胞机制,也有非溶细胞机制参与;②IFN-γ是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DNA微阵列芯片快速检测水中问号钩端螺旋体。方法应用基因芯片对不同浓度钩体水、钩体可能生存的不同水体、经水传播的其他病原及疫区可疑水标本进行检测,并以PCR技术为对照,观察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钩体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行性。结果用芯片和PCR技术对水中不同浓度钩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和10条钩体/100 mL,芯片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常规PCR法;对钩体可能生存的不同生物与理化特性水体(非疫区)及经水传播的其他病原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疫区20份可疑水标本进行检测,芯片、PCR与培养法检测结果阳性分别为8,5,4份。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水中问号钩端螺旋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对不同污染水源水的消毒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不同天然水源水消毒前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以及消毒后的微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定。结果对较清洁的深井水,加入相当于4 mg.L-1有效氯的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作用3 min达到无菌;对可疑污染水源长江水和污染水源沟渠水,加入相当于4 mg.L-1有效氯的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分别作用5 min和10 min,微生物学指标即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控制释放饮水消毒剂对不同的天然水源水都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可用于边远地区和野战条件时天然水源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