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单一HGV感染的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一HGV感染肝炎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采用RT-PCR方法检测出的10例HGV RNA阳性患者作肝组织学检查,并以同期丙型肝炎作为对照。结果:单一HGV感染肝炎具有以下临床及病理特征:①症状轻,大部分病例在体检中发现;②极少有肝病体征,③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且反复波动;④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普遍水样变性及纤维化发生早。结论:HGV作为单一致病因子,可产生肝脏的急、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在生物人工肝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血浆置换手术中无菌收集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体外研究了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对置出液生化指标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影响.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的处理后,置出液中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血糖、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出现下降,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增加,加入置出液中的氨茶碱浓度迅速下降.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能反映出生物人工肝对糖、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代谢产生的影响及对药物的转化代谢活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置出液可作为重型肝炎模型,在研究生物人工肝的疗效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阻断HBV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我们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10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血清HBVDNA阳性而其它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阴性,并排除妊娠性和酒精性肝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降酶、利胆等一般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mg,每晚1次,不再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B组仅采用一般综合疗法。两组患者住院日均大于30d,观察疗程均为1年,治疗中肝功能恢复后又出现异常者为肝炎再活动。所有病例入院时、入院后每月定期采血用ELISA法检测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时观察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及甲胎蛋白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存活率为67.9%(36/53),与B组(49.1%,26/5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患者中,A组HBeAg、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25.0%(9/36)、5.6%(2/36),B组分别为61.5%(16/26)、84.6%(22/2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A组血清HBV DNA阳性者的HBVDNA平均含量(103.8±126.0 copy/μl)也显著低于B组(5 196.4±2 353.8 copy/μl)(P<0.01),两者与入院时(3 944.7±859.6 copy/μl)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TBiL复常时间(98.5±21.3d)比B组(124.7±32.0d)明显缩短(P<0.01),1年后肝炎再活动率(13.9%,5/36)明显低于B组(65.4%,17/26)(P<0.01)。A组中仅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腹泻,未见血常规和甲胎蛋白检测异常。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抑制HBV DNA合成,减少新表达的靶抗原量,使炎症反应逐渐缓解。本研究发现,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促使HBeAg和HBV DNA转阴,且血清HBV DNA未转阴者的HBV DNA平均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病例与自身治疗前水平,说明患者体内HBV DNA的复制受到抑制。相反,对照病例经一般综合治疗后血清HBV DNA阳性者的HBV DNA平均含量不仅明显高于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还明显高于自身治疗前水平,表明未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体内仍存在HBV DNA大量复制。我们还观察到经拉米夫定治疗后,患者TBiL复常时间明显缩短,肝炎再活动率也明显降低,说明拉米夫定能够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炎的复发。此外,拉米夫定副作用少见,对造血系统和肝细胞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上述机制可能与本研究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时患者生存率较高有关。本研究证明: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抗HBV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147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行综合治疗:1积极支持治疗;2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3周;3每次放腹水后使用罗氏芬1克,腹腔注射。同期另118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接受积极支持治疗和舒普深抗感染,每日4克,共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抗感染3周疗程加放腹水组患者腹水消退快,总胆红素下降明显,腹腔感染控制较彻底,一年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抗感染治疗疗程要长,适时放腹水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路线图"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长伦  于乐成 《肝脏》2007,12(5):392-394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路线图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提前预测疗效、结局和减少耐药性发生的风险。应该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补充和修改。但是必须指出,路线图的提出不能替代AASLD、APASL和中国治疗指南。这些指南或共识是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纲领,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涵盖病毒学、流行病学、预防、处理原则和药物的选择和运用。而路线图则是在核苷类抗HBV药物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策略,以监测和改进治疗结果。所以路线图是对指南或共识的一个补充,二者相互配合应用,有助于改进治疗效果。此外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毒载量早期的降低与疗效、耐药性等的关系,已经在用HAART(抗艾滋病的综合疗法)治疗HIV感染和PegIFN加利巴韦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实践中加以证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病毒动力学的研究中,对此从理论上加以阐明。路线图是在总结抗病毒药(抗HIV、抗HCV和抗HBV)的大量临床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以指导临床实践。路线图的概念适用于所有的核苷类抗HBV治疗。所以路线图的概念决不是某些个人或某些小组的创造发明,也不应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专利。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HBV 是一种非细胞病理性的具有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其感染肝细胞引发的急、慢性肝炎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清除 HBV 感染的过程中对肝细胞破坏的结果。在免疫系统清除肝细胞中 HBV时,起核心作用的是 HBV 特异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TL,为活化的 CD8~ T 细胞),CTL 主要通过 Fas-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6岁.于2006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上腹发胀,胃纳显著减少,恶心.随后出现深黄色尿,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9.
10.
1260例重型肝炎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方法 分析近20年收治的1260例各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占89.36%。慢性重型肝炎占80.48%。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01)。患者早、中、晚期接受治疗的存活率分别为82.77%、60.48%、14.35%(P<0.001)。血清胆红素浓度与病死率成正相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指标,PTA值超低死亡率越高。甲胎蛋白(AFP)上升提示肝细胞增生活跃,预后较好。重型肝炎发生的并发症越多者死亡率越高。结论 重型肝炎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及应用人工肝治疗,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