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6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白细胞介素16(IL—16)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能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迁移;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2R和HLA—DR表达;通过CD4^+受体与T细胞结合;影响蛋白激酶C(PKC)的分布;抑制CD3依赖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根据IL-16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方式,其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18与HBV DNA含量,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离97例CHB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用核酸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HBV DNA含量;以30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HB患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lL-18水平在HBV DNA阳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lL-18与CHB的疾病过程相关,与HBV DNA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3.
96例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保证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安全,总结新生儿麻醉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96例新生儿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婴均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但有3例于术后12h死亡.与麻醉无关。术中选用氯安酮麻醉较多.术中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结论:严格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准确评估病情及选择恰当麻醉方法是新生儿手术成功的关键,精心的麻醉管理和合理使用药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唐先梅  刘佩芝 《肝脏》2011,16(5):400-401
本研究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规律,旨在探索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用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急救。方法 运用硬膜外导管经脐动脉插管给药。结果 43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抢救存活38例,5例死亡,其中1例经抢救存活后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经脐动脉插管给药,操作简便,结合其它抢救措施,能及时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8是1995年才认识的一种新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它在免疫调节、抗感染及抗肿瘤中已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唐先梅  李娟  陈志强 《医学综述》2012,18(2):316-3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1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HCV)病毒基因型与慢性HCV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HCV患者45例,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实现SVR分为SVR组(n=14)和非SVR组(n=31).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INNO-LiPA)检测HCV基因型,两组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检测SVR,分析HCV基因型与S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非SVR组中HCV基因1型患者显著多于SV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基因型与PEG-IFN联合RBV治疗响应有显著相关性,HCV基因2、3型是与治疗反应相关的最强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变量之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基因型是慢性HCV感染患者经PEG-IFN联合RBV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独立预测因素,可用于患者最佳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产后子宫内翻5例分析产后子宫内翻是产科罕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1990年~1993年,共收治5例,现将子宫内翻原因及处理原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经产妇。年龄27~31岁。1例发生在我院,4例发生在农村,5例均在胎儿娩出后15~20min,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汉中市中心医院及安康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A、B、C、D组。A组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常规抽液;B组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胸腔置管;C组治疗方案为2HRZEV+7HR,并行胸腔置管;D组治疗方案为2HRZEV+10HR,并行胸腔置管。B、C、D组患者行胸腔置管,经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20 mL加尿激酶10万单位。结果共收治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2例。A组45例,B组53例,C组38例,D组36例。A组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64.44%)低于B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B、C两组治疗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B组总有效率(18.87%)低于C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C、D组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C组总有效率(60.53%)低于D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结论对于初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给予2HRZEV+10HR抗结核方案及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此种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治愈率,促进胸腔积液的排出,防止胸膜肥厚、黏连及包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