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观察 68例冠心病患者与 66例对照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生化指标 ,以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胰岛素 (FIns) /空腹血糖 (FBG)和胰岛素敏感指数(1 /FBG×FIns)作为胰岛素抵抗 (IR)的指标 ,与空腹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对比 ,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而血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与TG ,TC和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而且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组各60例(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3个月。结果曲美他嗪组的心衰缓解情况、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以硝酸甘油为扩血管药物;B组予静脉乌拉地尔以100~400μg/min恒速且24h连续应用,疗程3~7d,同时两组均加用强心利尿等治疗。结果:心功能改善显效率A组为50%(5/10),B组为90%(9/10),A、B两组比较P<0.01;有效率分别为90%(9/10)、100%(10/10),P>0.05,B组病人血压下降与A组比较P<0.05。两组病人中无一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检查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乌拉地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对血糖、血脂、尿酸及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并发CAD分为糖尿病并CAD组(A组,32例)和糖尿病不并CAD组(B组,117例);再按微量白蛋白尿组含量分为微量白蛋白组(C组,68例)和非白蛋白组(D组,91例),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CAD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并CAD组微量白蛋白尿含量明显高于不并CAD组[(59±19)mg/L和(24±11)mg/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并发CA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白蛋白组(43.8%和17.4%,P<0.01)。结论: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CAD发病率的有意义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增高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测定76例诊断为房颤患者(房颤组)血清CRP水平,与非房颤患者(对照组)28例比较;并对房颤按时间、病因不同分设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血清CRP为(4.31±2.8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1)mg/L,P<0.05。器质性、孤立性房颤者CRP分别为(5.05±1.91)mg/L,(4.37±1.32)mg/L;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CRP分别为(5.60±1.81)mg/L,(5.05±1.59)mg/L,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的(3.30±1.20)mg/L,P<0.05。结论: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和呈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78例患者 ,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 (5 0例 )和未再通组 (2 8例 ) ,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两组Q T离散度无差异 ,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5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短QTd、QTcd ,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及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pro-brain natriu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99例,按治疗先后分成IABP组56例和多巴胺组43例.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抽血测病人入院后第1、7、14日血浆NT-proBNP和hs-CRP,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IABP组治疗后在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下降幅度和收缩压及心脏指数上升幅度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病死率(10.7%比42%)、住院时间(16±5.9 d比20±3.9 d)明显低于多巴胺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NT-proBNP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ABP组较多巴胺组下降幅度明显[NT-proBNP(528±30)ng/L比(1 346±458)ng/L,hs-CRP(4.5±2.8)mg/L比(6.2±3.3)mg/L,P<0.05).结论 IABP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有效纠正心力衰竭,降低血BNP和hs-CRP.血NT-proBNP和hs-CRP可作为评价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血管内超声在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2006~2008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PCI180例,随访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支架内再狭窄28例。PCI术前及随访时以酶联免疫法测定ox-LDL,用血管内超声检测病变血管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结果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CI前后ox-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ox-LDL在PCI术后升高[(70±18)μg/L比(78±19)μg/L,P<0.05)];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无狭窄组比较,两组外弹力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斑块面积分别为(6.8±2.4)mm2和(5.1±1.6)mm2,P<0.05;最小管腔面积分别为(4.7±1.9)mm2和(6.2±2.1)mm2,P<0.05;最小管腔的支架面积分别为(1.95±0.33)mm2和(1.49±0.21)m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EET)、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核素显像(SPE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标准,对127例疑似冠心病的受检对象,同步进行EET、SPECT、CAG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 EET、SPECT、EET加SPECT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4.9%、89.5%;特异性分别为14.8%、24.4%;准确性分别为38.6%、41.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4.9%和36.6%.对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和81.5%;特异性分别为25.5%和41.3%,准确性分别为65.4%和60.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0%和71.0%;P值均>0.05.EET加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3.7%,诊断冠脉病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25.9%.结论 EET和运动负荷SPECT两种无创性检查在筛选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的临床价值相近,两者合用未明显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EET加SPECT仅有助于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EET以其经济花费少和无辐射损伤的优点更适合应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