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介绍江苏省名中医吴旭教授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从吴旭教授的学术流派、进针部位、针刺手法、临证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结果吴老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具有独特的针刺手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吴旭教授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以痛为腧"理论,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及经B超精确定位损伤部位3种针刺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阿是穴组、B超定位针刺组,每组15例,共45例患者。分别选择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B超定位损伤部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VAS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JOA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阿是穴及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在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耐久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较传统针刺方案有优势,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方案在改善疼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而阿是穴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盛氏面三针治疗Bell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周俊灵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68-571
目的观察盛氏面三针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期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盛氏面三针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4例。两组均行基础药物治疗,盛氏面三针组选用面三针为主穴,传统针刺组采用攒竹、阳白、地仓、颧髎、翳风、合谷等传统穴位,两组皆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6次,10次为1个疗程。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后面神经功能,以及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间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1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2疗程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组内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与1疗程后、2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2疗程后AmpS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两组间患者面神经损伤率比较,2疗程后颞支、颧支、颊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运用盛氏面三针治疗Bell面瘫,疗效优于传统针法。其优势表现在缩短病程,提高短期治愈率,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浩  裴丽霞  周俊灵 《中国针灸》2012,32(8):679-682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几年相关Bell面瘫的针灸疗法。方法将常规针灸疗法和特殊针灸疗法进行总结。结论针灸疗法对于Bell面瘫疗效确切,治疗方法多样化,但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仍旧有较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s-fMRI)比较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差异,探讨针刺治疗POI的中枢机制。方法:以12例POI患者为针刺组,1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穴组1取百会、中脘、神庭等穴,穴组2取双侧肾俞、次髎,针刺组予两穴组交替针刺治疗,30 min/次,3次/周(2次穴组1,1次穴组2),共治疗12周;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治疗前后通过改良Kupperman指数量表(K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状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含量;B超检测窦卵泡计数(AFC);针刺组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后和入组后行rs-fMRI检查,以双侧下丘脑为感兴趣区,观察PO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差异以及针刺前后POI患者的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KI、SA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FSH、LH含量降低,KI、SAS评...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性神经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有病程相对较长,容易复发等特点.现代医学多用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剂或是黛力欣等药物治疗,其副反应较大.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焦虑性神经症的病名,但是其与郁证、惊悸、不寐等的临床症状多有相似之处.笔者对确诊为焦虑性神经症的患者,行针刺疗法配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运用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肖宇  周俊灵 《四川中医》2012,(1):112-114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取穴以相应的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穴为主,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7.6%,对照组为42.8%。结论:热敏灸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9例予针刺太冲、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28例予口服匹维溴铵(每次50mg,每日3次)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5-羟色胺水平(P0.01,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治疗1周后、4周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其总有效率为89.66%(26/29),亦优于药物组的67.85%(19/28,P0.05)。结论: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治疗可降低患者内脏敏感性,改善肠动力紊乱状况,调节脑-肠互动作用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