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及切开长度≤5 cm与切开长度>5 c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为环形肌切开组,32例患者行全层切开为全层切开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短切组,28例患者切开长度>5 cm为长切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前、术后食管最大直径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食管最大直径、术前Eckardt评分、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肌切开、全层切开、长切、短切4组术前Eckardt评分分别与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层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50±1.07)vs(0.71±1.04)]、6个月[(0.53±1.10)vs(0.50±0.78)]、12个月[(0.37 ±0.75) vs(0.42±0.82)],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6.44 ±7.88)vs(24.00 ±5.82) mm]以及气体并发症[(5/24)vs(13/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切组与长切组相比,术后Eckardt评分1个月[(0.46±0.83)vs(0.71±1.42)]、6个月[(0.39 ±0.68) vs(0.64 ±1.19)]、12个月[(0.32±0.72)vs(0.46±0.84)],术后6个月食管最大直径[(24.81 ±7.87) vs(25.98 ±6.37)mm]以及气体并发症[(9/28)vs(9/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建议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且以切开长度≤5 cm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蛋白胶和曲安奈德对犬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后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 健康12月龄普通家犬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2 ~15 k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 5): 联合治疗组、生物蛋白胶组、曲安奈德组和对照组,ESD术于食管距门齿30~34 cm处剥离食管黏膜3/4环周,建立创面,分别于创面喷涂生物蛋白胶+ 曲安奈德混悬液、生物蛋白胶溶液、曲安奈德溶液,对照组不用药物.术后6周胃镜检查后处死实验犬取食管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比较狭窄率,狭窄组织行HE染色和针对α-SM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镜下见狭窄处瘢痕皱襞.大体标本见瘢痕处管壁变薄.相比曲安奈德组(P< 0.05) 和对照组(P< 0.01) ,联合治疗组狭窄率更小;生物蛋白胶组较对照组狭窄率也更小(P< 0.05) .HE染色见黏膜下层广泛的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固有肌层萎缩.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曲安奈德组和对照组α-SM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 0.01);与生物蛋白胶组比较,曲安奈德组(P< 0.01) 和对照组(P< 0.05) 表达量也增加.结论 食管ESD术后创面局部喷涂生物蛋白胶+ 曲安耐德混悬液或生物蛋白胶对术后狭窄有预防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减少黏膜下层纤维化和炎症反应有关,而单次喷涂曲安奈德对术后狭窄无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胃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在小型猪体内行胆囊探查术的最佳进镜部位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以13只小型猪为动物模型,将6只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以胃窦前壁大弯侧、胃窦前壁小弯侧、胃体窦交界处小弯侧为胃壁入口行腹腔探查,并选取探查胆囊的最佳进镜部位,完成胆囊活检以及胆囊息肉切除等操作,另外7只实验动物根据腹腔探查范围及探查胆囊难易程度确定最佳入口。记录手术时间,计算胆囊探查成功率、实验动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术后3个月解剖实验动物观察腹腔情况。结果实验动物存活率为84.62%,胃窦前壁小弯侧是探查胆囊的最佳进镜部位,以此为入口进行胆囊探查术的成功率为77.78%,平均手术时间为(75.0±17.68)min,术中完成了胆囊息肉切除术及胆囊活检术。实验动物无并发症发生,解剖可见腹腔内无严重粘连,胆囊愈合良好。结论经胃NOTES中胃窦前壁小弯侧可视为探查胆囊的最佳进镜部位,由此部位进行胆囊息肉切除术、胆囊黏膜活检术等操作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胃入路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在诊断不明原因腹水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行经胃NOTES术(32例)及腹腔镜术(32例)以诊断不明原因腹水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分析患者确诊率、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两组确诊率分别为NOTES术84.4%,腹腔镜术93.8%,两组确诊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 1.44, P>0.05)。术后均无腹腔感染、胃壁/腹壁切口出血、穿孔、穿刺口/切口瘘等并发症发生。NOTES 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TES组术后腹痛评分低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胃NOTES术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具有诊断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诊断不明原因腹水诊断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93表达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预后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93的靶向抑癌基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ESD的老年胃癌患者,收集早期胃癌组织并检测miR-93、PTEN和TIMP2的表达量,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另取同期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胃黏膜的组织作为对照,检测miR-93、PTEN和TIMP2的表达量。结果早期胃癌组织中miR-93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和TIMP2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5),且miR-93的表达量与PTEN和TIMP2的表达量呈负相关,T_2期、低分化和未分化、黏膜下浸润、发生复发的早期胃癌组织中miR-93的表达量高于T_1期、中分化和高分化、黏膜内浸润、未复发的早期胃癌组织,PTEN、TIMP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T_1期、中分化和高分化、黏膜内浸润、未复发的早期胃癌组织(P 0.05);黏膜下浸润、miR-93表达增多、PTEN及TIMP2表达减少是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miR-93高表达的早期胃癌患者未复发率低于miR-93低表达患者;miR-93预测早期胃癌复发的最佳截点为0.72。结论 miR-93表达是早期胃癌患者ES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靶向抑癌基因PTEN、TIMP2是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病率及其治疗费用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1~5].各种新的骨折固定装置不断出现,如经皮加压钢板固定系统(Percutaneous Compnession Plate,PCCP)[6~11].PCCP属于微创技术,减小软组织损伤,减少出血量,保持骨折端血肿,避免了过多的骨膜剥离等优点,并与GAMMA钉的疗效做比较.  相似文献   
8.
过几天就是老张的70岁大寿了,老张早早就开始满镇子跑着选饭店,想预订酒席.这些饭店有的豪华有的简朴,有的在二楼有的在地下室,有的是南方菜有的是北方菜,但老张愣是一家都没看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内镜诊治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我院行内镜下切除的11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白光和超声内镜表现、内镜下治疗、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随访及预后等.结果 内镜下切除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共112例.白光表现有8例表现为息肉样外观,其他均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术前超声肠镜检查来源于黏膜层、黏膜下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分别占7.5%(7例)、72.0%(67例)、18.3%(17例)、2.1%(2例).术中2例出现固有肌层损伤,行钛夹及尼龙圈荷包缝合治愈.术后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均行内镜下止血治愈.术后病理提示G1期和G2期分别占106例、6例.9例术后提示切缘阳性,余均内镜完整切除.随访至今1例局部复发,再次内镜下切除.平均随访(49.4±25.3)个月,均存活良好.结论 直肠小于1 cm的神经内分泌瘤绝大多数是G1期,内镜下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小核仁RNA(snoRNAs)单一及组合panel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水平差异以及联合甲胎蛋白(AFP)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该院就诊的35例HCC患者(其中AFP阳性30例,AFP阴性5例)作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接受了“腹腔镜下肝段切除术”),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C组患者术前后以及对照组外周血中5条snoRNAs(SNORD17、SNORA42、SNORD52、SNORD105和SNORD126)的表达水平以及检测HCC组患者术前后外周血中AFP的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snoRNAs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所研究的5条snoRNA中发现有3条snoRNA在AFP阳性和阴性的原发性HCC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NORD52、SNORA42表达显著升高;SNORD17表达显著下降。ROC曲线显示SNORD17、SNORA42、SNO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