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于我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侧裂区血肿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82012年3月于我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合并侧裂区血肿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873岁,平均47.4岁;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经DSA检查明确诊断16例,经CTA检查明确诊断5例,有2例患者因侧裂区血肿急诊血肿清除手  相似文献   
2.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组187例,其中动脉瘤夹闭术后172例,栓塞术后15例;对照组11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7.5%和1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1%和37.1%(P<0.05或P<0.01),两组穿刺部位血肿分别为3.6%和5.7%,无明显差异。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有效地减轻颅内动脉瘤术后出现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图1)男,71岁;因间断性头痛2年余,加重伴视力下降、高热2 d于2011年8月入院。查体:T:36℃(入院前最高体温达39℃),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眼科查视力:右眼0.3,左眼眼前数指,右侧颞下方视野部分受损,左侧视野测不出。垂体MRI显示:鞍区异常信号,T1、T2呈混杂信号,边界清,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病灶呈"腰身"改变,鞍底、鞍背骨质吸收。腰椎穿刺测颅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XL基因在颅内减压术切除组织、恶性胶质细胞瘤及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的31例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25例人脑脑膜瘤标本,12例颅内减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XL mRNA的表达.结果:AXL在颅内减压术切除组织和脑膜瘤中表达呈阳性,但二者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胶质细胞瘤中AXL的表达明显高于颅内减压术切除组织及脑膜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XL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较脑良性肿瘤中高,它的表达与肿瘤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胶质瘤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该院因脑外伤后行颅内减压术的50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VEGF、MCP-1、Id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VEGF、MCP-1、Id1水平预测脑胶质瘤发生的价值;比较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MCP-1、Id1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VEGF、MCP-1、Id1水平与MVD值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VEGF、Id1水平较对照组高,MCP-1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VEGF、MCP-1、Id1水平及3者联合预测胶质瘤发生的AUC分别为0.873(95% CI:0.823,0.923)、0.776(95% CI:0.699,0.853)、0.898(95% CI:0.850,0.946)、0.908(95% CI:0.851,0.978)。高级别组血清VEGF、Id1水平及MVD较低级别组高,MCP-1水平较低级别组低(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胶质瘤患者MVD与血清VEGF水平、Id1水平呈正相关(r =0.532和0.697,均P <0.05),与MCP-1水平呈负相关(r =-0.395,P <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VEGF、Id1水平上调,MCP-1水平下调,三项指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且可有效预测胶质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破裂并伴有颅内大量血肿,涉及多个分支,且为高龄,在Woven EndoBridge(WEB)放置过程中未发生装置移位,置入成功后即刻造影显示WEB位置良好,贴合瘤壁,动脉瘤达完全闭塞。术后第2天头颈部CT血管成像示动脉瘤未见显影,经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后血肿引流充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5分;术后1个月头部CT显示血肿较前完全吸收。因此,对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破裂动脉瘤合并血肿,尤其高龄患者,可考虑使用WEB瘤内扰流装置,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检测与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S100B蛋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HIH患者82例,患者术后均使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并检测术后24 h血清HSP70、S100B水平.术后28 d根据格拉斯哥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采用Yasa唱Yasargil翼点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本组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出院时治愈或良好53例,致残8例,死亡1例。存活病人随访6~12月,复查DSA或CTA,均无动脉瘤复发、破裂再出血发生。结论经翼点入路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显露充分,有利于载瘤血管的临时阻断和成功夹闭动脉瘤颈;配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