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单纯舒张压达到3级的高血压(DBP)和合并收缩压达到3级的高血压(DBP+SBP)两种类型的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情况。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CON)93例、DBP组86例、DBP+SBP组101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的心脏结构、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比较三组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结果 DBP组、DBP+SBP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家族史均比CON组高(均P<0.05),而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DBP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CON组(均P<0.01)。而DBP+SBP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DBP组(均P<0.01)。但DBP组与DBP+SBP组中的舒张压未见明显差异。3组中代表心脏结构的左室短轴横径、左室短轴前后径、右室前后径、右室横径、左房横径、右房横径均无明显差异。但与CON组相比,DBP组与DBP+SBP组的左房前后径均增加(均P<0.05),而后两者组间无明显差异。代表心脏外大血管结构主动脉内径、肺动脉内径也无明显差异。三组中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均无明显差异。与CON组相比,DBP 组和DBP+SBP组的E/A值均降低(均P<0.05)。但后2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舒张压达到3级的青年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前后径增加等结构改变,同时左心室的舒张能力显著下降。而是否合并收缩压升高对上述改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栀子果实的主要药效成分京尼平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C57BL/6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放松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Miller导管和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IRT3、SOD2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量。 结果 与Sham组相比,给予京尼平(50 mg/kg)显著改善了MI/R小鼠心脏功能,减轻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减少了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量。进一步研究表明,京尼平提高了SIRT3的表达量并降低了乙酰化SOD2水平。给予SIRT3的抑制剂3-TYP后,京尼平改善MI/R小鼠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及减少凋亡相关分子表达量的效果受到了显著抑制。 结论 京尼平具有改善MI/R后小鼠心脏功能和减轻心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京尼平提高SIRT3的表达量和降低SOD2的乙酰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LC)手术是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只需在腹壁做3~4个0.5~1.0cm的小切口为穿刺孔,即可完成手术。它具有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LC所具有的优点。针对LC手术的特点及特有的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及术前、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中取50进行造模,最终造模成功50只,将其分为5组,模型组(n=9)、假手术组(n=10)、生理性缺血训练组(A组,n=9)、生长激素释放肽-6组(B组,n=11)、生理性缺血训练联合生长激素释放肽-6组(C组,n=1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100μg/kg 0.9%氯化钠溶液,A组大鼠给予生理性缺血训练。B组尾静脉注射100μg/kg生长激素释放肽-6。C组给予生理性缺血训练与生长激素释放肽-6,5组均干预4周。观察5组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血清胱抑素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心肌胶原蛋白含量、胆碱酯酶活性、Bcl-2及Bax蛋白表达、胆碱能神经密度,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与胆碱酯酶活性及胆碱能神经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低,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假手术组、A组、B组、C组高;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径、...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良性狭窄常见于炎症、结核、异物、气管插管术后等,炎症、结核引起者临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所致支气管阻塞。我院近期收治2例支气管良性狭窄,病初均误诊为肺癌,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28岁。因胸闷、气短、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10个月入院。2年前因盗汗、午后低热、乏力、食欲缺乏、消瘦、咳嗽、咳痰,于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CT扫描诊断为左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12个月,自  相似文献   
6.
对复杂性脾脏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2岁.左上腹部反复疼痛3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突感左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在当地医院行CT扫描和MRI扫描诊断为:(1)脾内多发梗死;(2)左肾上腺肿瘤.治疗3个月无好转,来院诊治.于2011-02-15入院.查体;患者痛苦面容,T36.9℃,HR 70次/min,BP 120/76mm Hg.心、肺(一),腹软,肝脏未触及,莫氏菲征(一),脾左肋下1 cm,叩击痛(+),移动性浊音(一).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左肾上腺未见异常,脾脏中、下极外缘见多个大小不等扇形低密度影,脾门区见一约2.0 cm×2.0 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心强化明显.CT诊断:(1)脾脏多发梗死灶;(2)脾门区动脉瘤可能.建议血管造影确诊.于2011-02-20行DSA血管造影所见:脾脏动脉中、外段交界处见一约2.0 cm×2.0 cm的囊袋状影,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