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形成流动人口的高峰。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研究表明,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也是控制艾滋病性途径传播的重点人群。上海市已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流动人口聚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DM)初发患儿40例行胰高血糖素C肽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初发病时激发试验C肽降低者为1型DM,10例C肽激发试验正常者1年后复查有6例C肽降低也属1型DM,4例C肽正常为2型DM。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有助于儿童青少年DM分型。  相似文献   
4.
【例1】 男,65岁。有反复咳嗽、咳痰史20年。于1995年9月中旬受凉后咳嗽,咳出极粘稠、略成固体树枝样条状物,偶带有血丝,在外院3次查痰抗酸杆菌均阴性,抗结核治疗半个月无效,咳出物疑为肿瘤坏死组织,以“肺癌待除外”于11月22日转入我院。查体有肺气肿征;X线胸片示双肺透光度增强,纹理明显增多,右下肺大片致密阴影,边缘模糊,咳出物以清水浸泡后呈树枝状支气管管型。病理检查示纤维素组织,伴少许白细胞。诊断:急性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经抗感染、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肌内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慢性肥厚性咽喉炎病人采用经鼻滴入麻醉和氧气压缩雾化麻醉结合经鼻滴入麻醉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2组病人各51例,分别采用Ⅰ组(经鼻直接滴注组)和Ⅱ组(氧气雾化加经鼻滴注组),观察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咽反射的程度、通过声门和气管时的反应程度及两组检查方法所需麻醉药量,达到有效麻醉的时间及病人的舒适度。结果Ⅱ组麻醉效果为优者达70%,较Ⅰ组显著提高,麻醉用药量较Ⅰ组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好于Ⅰ组,达到有效麻醉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结论纤支镜检查前应用氧气压缩雾化麻醉结合经鼻滴入麻醉,对慢性肥厚性咽喉炎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为MS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本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57例超重及155例肥胖儿童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青少年MS定义为诊断标准计算MS检出率,并与同期常规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228例非超重肥胖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1)超重组、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腰围、血压及FPG、TG、TC、LDL-C等多项糖脂代谢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超重组、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除HDL-C外其余MS各组分检出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随体质量指数升高逐渐增加(趋势检验P<0.01)。(3)对照组未检出MS患者,超重组检出MS 3名(5.3%),肥胖组检出MS 56名(36.1%),MS检出率随体质量指数升高而增加(趋势检验P<0.01)。(4)超重组、肥胖组Lg HOMA-IR和Lg HOMA-β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MS各单项指标显著相关(P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MS发生率较正常体质量者显著升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重视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分析和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1位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1414人发生过性行为,现有孩子数为1.09±0.76个,最多孩子数为5个。期望的孩子数为1.68±0.82个,其中男孩最多想要5个,女孩最多想要4个,均多于现有孩子数。流动人口现有孩子数与期望孩子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调查的男性对象认为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为18.81%,女性则高达33.61%。男性、文化程度高、个人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较高、建筑工人的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较低。结论:流动人口生育总体处于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多育现象,生育期望值高于现有值,存在期望男孩倾向。建议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改变其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方法用结构式问卷面对面调查331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人口特征、流动特征、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和行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再构建结构模型.未加权最小二乘法(U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结果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及格率12.08%,避孕现用率92.1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影响避孕节育行为的因素包括经济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约束.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也有影响.经济特征对避孕行为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对其间接作用是正向的,总作用为-0.3245.流动特征对避孕行为有直接负向作用(-0.18).社会约束对避孕行为起最重要的促进作用(0.6024).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0.11),但贡献比例很低.结论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率高但避孕知识少.避孕知识通过相关信念对避孕行为起促进作用.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重管理轻服务,要加强宣教与服务,改变其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x-刀治疗肺癌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刀治疗肺癌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对14例肺癌患者行X-刀治疗,随访1~18个月,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1月后部分缓解7例,其中5例周围型肺癌;3月后完全缓解3例,均为周围型肺癌;3月后恶化1例,6月后恶化3例;1月左右死亡3例。其中2例中心型肺癌。结论X-刀治疗周围型肺癌效果优于中心型肺癌,且可以反复进行,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氟伐他汀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98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10只 ) ,单纯照射组 ( 38只 )和氟伐他汀防治组 ( 5 0只 )。防治组于照射前 1周每只每天按 2 0mg/kg氟伐他汀灌胃 ,直至活杀 ,其他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单纯照射组与氟伐他汀防治组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 ,剂量为单次2 0Gy。照射后 5 ,15 ,30 ,6 0d按 4 0mg/kg硫喷妥钠腹腔内注射 ,麻醉后剪开胸腔 ,有胸水者抽取胸水进行常规及生化检查 ,细菌培养 ,并取肺组织以甲醛溶液固定 ,作病理切片检查。数据采用 χ2 检验。结果 :88只大鼠在照射后31~ 6 0d ,2 7只发生放射性胸膜炎 ,总发生率为 30 .7%。其中单纯照射组发生率为 4 2 .1% ( 16 /38) ,氟伐他汀防治组发生率为 2 2 % ( 11/5 0 ) ,χ2 值为 4 .10。与单纯照射组相比 ,氟伐他汀防治组放射性胸膜炎明显减少 ,而且病理改变也较轻 (P <0 .0 5 )。结论 :放射性胸膜炎在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即可出现 ,氟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放射性胸膜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