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与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关系,以及SOX2、VEGF-C、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乳腺癌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Podoplanin的表达。比较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组织中SOX2、VEGF-C及淋巴管密度值(LVD)的表达情况。结果 90例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者SOX2、VEGF-C和LVD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76.92%和61.5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4.00%、48.00%、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05、6.33,P=0.00、0.01、0.01)。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者SOX2、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76.47%,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者(45.45%、4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7.46,P=0.00、0.01)。SOX2、VEGF-C阳性者LVD阳性率分别为60.60%和61.29%,高于SOX2、VEGF-C阴性者(33.33%、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07,P=0.02、0.02)。SOX2阳性者VEGF-C阳性率为75.76%,高于SOX2阴性者(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结论 SOX2、VEGF-C、LVD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且三者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OX2在肿瘤中可能通过促进VEGF-C分泌诱导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_gated cation channel,HCN)4种亚型在心脏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准确切取心脏窦房结组织,从组织中分别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后,应用SYBRGreen荧光染料建立荧光定量RT-PCR法,实时检测HCN各亚型表达,通过溶解曲线分析检测的特异性.结果:窦房结有HCN4、HCN2、HCN1 3种亚型的表达,且HCN4>HCN2>HCN1,所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论:成功应用SYBRGreen荧光染料建立定量RT-PCR体系,并检测到HCN4、HCN2、HCN1 3种亚型在窦房结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物质在BARRETT食管(BE)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B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物质在正常对照组(n=25)及BE组(n=58)中的表达,并比较P物质在不同化生程度、伴或不伴胆汁反流BE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P物质在BE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胃化生(+)BE组P物质表达高于肠化生(+)B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9.98、3.25,P<0.05);伴胆汁反流BE组P物质表达明显低于不伴胆汁反流BE组(t=3.04,P<0.05),而伴胆汁反流BE组肠化生阳性率高于不伴胆汁反流BE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99,P<0.05).结论 BE组存在P物质分泌失调,其可能在BE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胆汁反流可能影响BE黏膜P物质的分泌,而与肠化生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麻醉(LIA)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CFNB)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行TK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LIA,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的CFNB。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 d时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时的人轻肽神经丝蛋白(NEFL)、磷酸化神经丝H(pNF-H)、P物质(PS)、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术前1 d时,2组的VAS评分、MMSE评分、MoCA评分、NEFL、pNF-H、IL-6、TNF-α、PS、5-H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2组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时(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时,2组的...  相似文献   
5.
bcl- 2基因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 ,bcl- 2基因所表达的产物称为bcl- 2蛋白 ,它可以使细胞寿命延长 ,使细胞生长失去平衡 ,该死亡的细胞不死亡 ,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在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 ,bcl- 2蛋白的表达对于白血病的发生、疾病的演变以及预后均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病例 1997至 1999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非淋白血病 ,下同 ) 2 0例 ,均经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32至 5 8岁 ,平均 4 5岁 ;非白血病病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5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给予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并统计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85例晚期NSCLC患者中,GSTP1 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3.59%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XPG 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最高为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81例患者中位TTP为6.5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688,P<0.01);XPG C/C基因型为7.5个月,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最长为8.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中位OS为9.0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11.0个月,A/A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1);XPG C/C基因型为10.5个月,C/T+T/T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最长为11.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可单独及联合用于预测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初步提示可以根据患者基因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Ki-67、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技术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反流组PI、AI均高于低反流组(P<0.05);2.高反流组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3.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展过程中,PI、AI均逐渐升高且呈一致性升高.在发生异型增生时PI仍显著增加而AI显著下降.4.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呈异型增生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Bcl-2阳性率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调可能在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胃黏膜病变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i-67、Bel-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DGR患者胃黏膜损伤及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8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前后及26例非白血病的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myc基因表达较非白血病明显增高,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中,化疗后完全缓解与不缓解病人c-myc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myc基因在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而且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提示c-myc基因对于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