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例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腔内注药和常规胸穿抽液后腔内注药两种方式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78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并均于胸腔内注入力尔凡。结果:引流腔内注药组46例中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9例,无效和进展5例。抽液腔内注药组32例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和进展14例。结论:应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癌性胸水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水,对控制癌性胸水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 红斑性肢痛较为少见,病因尚未明确,是局部小血管扩张及扩张的血管压迫或刺激神经末稍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笔者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1例,疗效满意,随访一年未复发。现介绍如下: 江某,女,58岁,工人。1985年3月27日入院,自述心悸、气短,动则加重十三年,1972年因胸闷,胸前区隐痛到广州某医院就诊,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快速型房颤,X线示心脏扩大。1984年初双趾麻木、疼痛,并向  相似文献   
5.
刘振新  王尚龙 《河南中医》2005,25(11):33-34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长期血透可出现虚劳症候,我科应用中药对4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对30侧成人尸体逆行足背皮瓣的皮动脉及静脉血回流途径进行了解剖观测,发现足背动脉皮动脉外径0.5~1.0mm。在此基础上,施行6例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全部成功。皮瓣未出现严重肿胀或部分坏死,表明逆行足背皮瓣可行。文中对皮瓣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979年Maxwel首先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1〕,1983年朱盛修报道吻合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皮瓣重建屈指功能〔2〕,笔者从1994年开始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缺损4例,手术全部成功。1解剖资料笔者用20例成人尸体,...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软瘫期偏瘫患者患肢无任何运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脑卒中软瘫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髓芯减压骨膜骨颗粒坚实充填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36髋)股骨头坏死于X线机透视下在股骨大转子下经股骨颈打1条通向病灶的骨隧道,经该隧道放置关节镜并行病灶清除;用约3mm×3mm×3mm的自体髂骨颗粒与1mm3的胫前骨膜颗粒的混凝物坚实充填股骨头骨洞。参照百分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X线片多显示较好的骨修复,疼痛及功能多改善明显。总优良率为72.2%,其中Ⅰ期(3髋/3髋)、Ⅱ期(15髋/19髋)、ⅢA和ⅢB期(7髋/11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ⅢC期较差(1髋/3髋)。结论初步观察该方法可用于治疗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