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测量方法及各项指标,为临床提供正常解剖参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侧正常人腕管段正中神经,分别测量其腕管入口、中点和出口平面的横截面积,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和屈肌支持带的厚度。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30侧腕管内正中神经近1/3段、中1/3段、远1/3段的硬度值。结果腕管入口、中点、出口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分别为(0.09±0.02)、(0.08±0.02)、(0.10±0.03)cm2,不同部位截面积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3.12±0.29;屈肌支持带厚度为(0.33±0.07)cm。正中神经腕管近段、中段、远段最高硬度的分别为(41.3±10.3)、(35.4±5.8)、(38.1±4.3)kPa,不同部位硬度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学解剖参数,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神经硬度参数。两者结合应用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6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30例)导入mimcs15.01进行三维重建,从骶骨耳状面长轴与S1、S2、S3椎弓根中轴的交点置入螺钉。测量各螺钉与冠状面夹角α及水平面的夹角β。结果 (1)3根螺钉在髂骨翼外侧的穿出点在髂后下棘与髂结节的连线上(2)α、β角分别为男:α1(13.6±3.7)°、α2(4.3±1.8)°、α3(10.0±4.4)°;β1(19.1±5.3)°、β2(9.5±4.1)°、β3(4.0±1.5)°。女:α1(12.4±3.4)°、α2(4.5±2.1)°、α3(10.7±4.0)°;β1(17.5±4.6)°、β2(10.0±4.1)°、β3(3.7±1.5)°。结论经髂后下棘与髂结节连线上确定的进针点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3.
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例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后路横置钢板固定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临床采集60例成人正常骨盆CT数据(男30例,女30例),导入Mimics14.1行三维重建,用MedCAD模拟置钉,观测螺钉位置及毗邻,确定S1~4进钉点。测量钉道长度及其与水平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夹角。解剖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进钉点毗邻。2具成人骨盆标本模拟置钉,经X线验证试验结果。结果男性内侧钉道长度S1为(32.78±2.10)mm、S2为(28.54±2.67)mm、S3为(18.54±1.86)mm、S4为(12.58±1.18)mm;女性内侧钉道长度S1为(31.18±2.52)mm、S2为(26.00±2.49)mm、S3为(16.79±2.09)mm、S4为(11.19±1.53)mm;男性外侧钉道长度S1为(35.78±1.88)mm、S2为(29.99±2.48)mm、S3为(22.53±2.21)mm、S4为(13.62±1.58)mm;女性外侧钉道长度S1为(33.03±2.23)mm、S2为(29.34±3.87)mm、S3为(21.00±2.12)mm、S4为(12.72±1.83)mm;验证结果满意。结论后路横置钢板可固定骶骨纵形或斜行骨折,从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足部皮肤缺损肌腱、骨与关节外露影响足的负重和行走,修复较困难。1986~1997年我们应用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36例。获得满意疗效。1解剖资料用30侧成尸下肢,经动、静脉灌注有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10倍)解剖观察小腿和足的皮肤血供。用10侧下...  相似文献   
6.
压疮是指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1]。对于组织已溃烂坏死、伤口面积大而深、全皮层缺损或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的压疮一般需手术治疗。近年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对Ⅲ°或Ⅳ°压疮采用局部皮瓣和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治疗,效果满意。本研究拟总结其围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和血管网面密度变化。方法:利用家兔耳背设计纯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模型①观测术后血流量;②墨汁灌注后软蜡厚蜡切片,图像分析血管网面密度。结果:①纯静脉皮瓣术后48h血流量最低,第14d恢复至术前65%。②纯静脉皮瓣术后第1~7d的血管网面密度高于动脉皮瓣(P<0.05)。结论: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及血管网密度变化与动脉皮瓣不同。  相似文献   
8.
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临床施行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足背外侧岛状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46侧成尸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测腓动脉穿支及其外径,外踝前动脉弓和足背外侧动脉弓的外径及其皮支。结果:腓动脉下1/3段紧贴小腿骨间膜后方走行,发出2~5支穿支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动脉外径(1.2±0.4)mm,穿支之间相距10~20mm不等。外踝前动脉弓外径(1.3±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足背外侧动脉弓外径(1.1±0.5)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3±0.5)mm和(1.1±0.4)mm,发出皮支营养足背外侧皮肤。皮瓣切取范围为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及其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吻合形成的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外侧串联岛状皮瓣,增加了血管蒂的长度,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臂内侧入路臂丛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臂内侧入路臂丛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尸体解剖观测臂内侧血管神经鞘;②模拟注射造影剂后X线造影和CT扫描观察造影剂扩散范围;③选择合适病例临床应用。结果:①臂内侧血管神经鞘与腋鞘相通;②臂内侧血管神经鞘注射有色液体后,鞘内各主要神经干均被染色;③造影剂可以于臂内侧鞘内向上、向下扩散;④临床应用225例,成功211例,成功率93.8%。结论:臂内侧人路臂丛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