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免疫磁珠两步法体外分离纯化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效果.方法 将C57BL/6(H-2b)小鼠脾脏剪碎、过滤、去除红细胞后离心洗涤,获得小鼠脾细胞悬液.用Ficoll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后,通过免疫磁珠阴性加阳性选择两步法分离获得CD4+CD2...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d~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循环支持的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儿科重症疾病中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ECMO团队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循环支持的ECMO治疗的14例儿科重症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共14例行循环支持ECMO治疗的患儿,其中男性6例(42.9%);置管时平均年龄为(6.9±4.2)...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共培养对CD4+CD25+Treg增殖情况及对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诱导Treg体外分化和增殖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C57BL/6小鼠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设空白对照组、西罗莫司组、环孢霉素A组,共培养96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反转录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处理后的CD4+CD25+Treg的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和分泌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活化分子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的影响;使用TGF-β中和抗体进一步验证TGF-β在西罗莫司促进CD4+CD25+FoxP3+Treg分化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增加近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环孢霉素A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则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5%vs.69.22%,P<0.01);西罗莫司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vs.69.22%,P>0.05)。西罗莫司组FoxP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vs.40.2%,P<0.05);而环孢霉素A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vs.40.2%,P<0.01)。结论西罗莫司在体外培养促进CD4+CD25+Treg的增殖与生长,而环孢霉素A体外抑制CD4+CD25+Treg的增值与生长。西罗莫司通过诱导TGF-β表达分泌来促进CD4+CD25+FoxP3+Treg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化体外循环管道,对婴幼儿心脏外科超快通道麻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共1 559例,分为传统组(n=541)和微小化组(n=1 018)。两组根据体重再分为三个亚组(体重≤4 kg组、4 kg体重8 kg组、8 kg≤体重≤15 kg组)。比较两组预充量、无血预充率、血制品使用量、超快通道率、血红细胞比容及乳酸分析等指标。结果预充量微小化组各亚组明显低于传统组。无血预充率微小化组3个亚组(23.5%、22.9%、80.4%)明显高于传统组(19.6%、10.8%、41.6%)。超滤使用率微小化组(17%)明显低于传统组(94%)(P 0.001)。两组超快通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微小化体外循环能够显著减少预充量,提高无血预充率,对超快通道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主动脉手术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时,夹闭主动脉会引起脊髓血供中断,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伤,甚至引起术后截瘫和偏瘫[1-2].近年有报道称MK-801在脊髓IRI中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MK-801是一种强效的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拮抗剂[3],主要通过选择性完全阻滞NMDA受体[4],阻止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与NMDA受体结合,从而减轻NMDA受体激动所引发的神经损伤,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缺血预处理对再灌注不同时问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脊髓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体质量189 ~ 207 g雌雄不拘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3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6只,手术开始步骤同其他两组,但不作肾下腹主动脉阻断即缝合伤口;I/R组24只,直视下采用动脉夹夹闭腹主动脉段左肾动脉分支起始处下方5 mm处(即肾动脉后型),仅阻断腹主动脉60 min后开放灌注;而IPC组24只,先阻断腹主动脉5min,开放5 min,再阻断60 min后开放灌注.再灌注后12h、1、2、5、1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大鼠血浆MDA、SOD指标的水平,以及预处理对脊髓AQP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54只大鼠术后全部存活,I/R组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IPC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再灌注5天内均高于I/R组(P<0.01),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行为学评分逐渐增加.I/R组血浆SOD水平仅在再灌注1天时较Sham组显著下降,随时间延长SOD水平逐渐升高与Sham组无差异,血浆各时间点MDA水平比Sham组低(P <0.05);IPC组SOD、MDA水平与Sham组比较没有差异.I/R组再灌注2天时AQP4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之后降低至与Sham组无差异;IPC组在再灌注1天时即出现AQP4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之后表达逐渐降低,第5天时与Sham组无差异.IPC AQP4mRNA峰值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 大鼠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的预处理IPC可能通过减轻由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全身氧化应激反应和下调AQP4mRNA的表达,进而保护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右心室减压的经验与教训,反思右心室减压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右心室减压手术的12例PA/IV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手术时中位年龄5(1~627)d。对减压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与三尖瓣Z值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死亡1例,因术后并发循环分流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家属拒绝再次手术。术后再干预2例(16.67%)。减压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31.95±21.75)mm Hg。肺动脉瓣轻度反流7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1例。机械通气中位时间30.50(6.00~270.50)h,监护室滞留时间(164.06±87.74)h。术后随访(354.82±331.37)d。末次随访时:三尖瓣Z值为1.32±0.7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为41.75(21~146)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2.78%±3.73%。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予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免再干预率为81.8%。减压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与三尖瓣Z值的差值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201)。结论PA/IVS患儿进行右心室减压时避免单纯追求充分减压而导致肺动脉瓣功能严重失功,增加无效循环分流风险,诱发顽固性低氧血症。实行分期减压可以保证初期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术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