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肝硬化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的改变(附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硬化患者在我国极为常见 ,不同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差异 ,其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对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为此 ,作者检测了我院 2 9例肝硬化住院病人外周血血浆内毒素含量 ,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1~ 5 8岁 ,平均 4 2 7岁。肝硬化组 :为我院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住院病人 2 9例 ,男 2 6例 ,女3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 4 4 2岁。其中 :乙型肝炎肝硬化 2 1例 ,酒精性肝硬化 6例 ,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 ,胃内 2 4hpH值的影响。方法 :2 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泮托拉唑治疗组和进口奥美拉唑对照组 ,用携带式pH记录仪进行胃内 2 4hpH连续监测 ,记录两组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 ,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泮托拉唑治疗组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均于入院后 12h停止 ,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为 1.3 3d ,胃内pH值 >2 ,4,6 .4三个水平的时间分别达 ( 2 2 .6± 1.7) ,( 17.9± 5.9) ,( 9.9± 4.2 )h ,与奥美拉唑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在用药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相比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病情况, 分析不同呼气试验结果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 采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肠道产甲烷及产氢情况, 以评估SIBO患病情况。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胃肠道症状及既往病史等资料。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探讨SIBO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关系。结果 116例玫瑰痤疮患者完成了甲烷氢呼气试验, 年龄18 ~ 56[25(22, 33)]岁, 男7例(6.0%), 女109例(94.0%);红斑型玫瑰痤疮43例(37.1%), 丘疹脓疱型73例(62.9%)。其中, SIBO 94例(81.0%, 95%CI:72.7% ~ 87.7%), 氢气呼气试验阳性84例(72.4%, 95%CI:63.3% ~ 80.3%), 甲烷阳性47例(40.5%, 95%CI:31.5% ~ 50%)。中重度红斑患者67例中, 甲烷呼气试验阳性33例(49.3%), 轻度者49例中甲烷阳性14例(28....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内镜喷洒酚红溶液,直接观察胃内颜色改变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14例慢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于检查前1天的睡前服兰索拉唑30mg,内镜检查时从活检孔道将0.1%的酚红溶液与5%的尿素溶液喷洒于胃粘膜上,观察胃粘膜的颜色变化,分别取染色和非染色胃粘膜组织4块,2块做病检查,2块做细菌检查。结果:7例慢性胃炎胃粘膜染色,其中5例全胃染色,2例胃窦染色,9例消化性溃疡胃粘膜染色,其中2例全胃染色,5例胃窦染色,1例胃体染色,1例胃底染色。染色部位的病理检查、细菌培养(除1例因消化道出血连续3d静脉注射洛赛克40mg为阴性外)均阳性,未染色部位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均阴性。结论:内镜下酚红喷洒染色可诊断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Hp特异抗体对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配至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辅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LCA组)31例及克拉霉素与甲硝唑组(LCM组)35例治疗1周,治疗前用快速尿素酶试验(KUT)、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组织学检查筛选,并用蛋白芯片检测患者血清中CagA、VacA、Ure、Hsp60、RdxA Hp特异抗体,治疗后停抗生素至少4周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复查.结果 LCA组共有26例Hp被根除,LCM组共有21例Hp被根除,LCA组根除率(83.87%)明显高于LCM组(60.00%)(P<0.05);CagA阳性患者较其他抗体阳性患者Hp根除率高(P<0.15);副作用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辅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较克拉霉素与甲硝唑组根除率高;CagA阳性患者较其他Hp特异抗体阳性患者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治疗前,治疗后2周外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以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减少,3分为治疗有效,分析血浆内毒素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治疗2周后,有效者11例,其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下降,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者接近,而6例无效者则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患者显著增高,且随肝功能的改善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抗体快速检测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快速检测法对H.pylori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60例患者同时测定^14C-呼气试验和H.pylori抗体快速测定,以^14C-呼气试验表示H.pylori现症感染。结果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43%,H.pylori抗体快速检测法的敏感度为78.78%,特异度为85.2%,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76.7%。结论H.pylori抗体快速检测法能够诊断H.pylori的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基因cagA,vacA抗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4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gA,vacA抗体。结果:cagA,vacA抗体在440例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3%,37.0%。在慢性胃炎(CG),十二指肠肠球部溃疡(DU),胃癌(GC)患者专利号,cagA,vacA抗体摄影性率分别为62.9%,76.1%,96.9%与33.0%,31.0%,62.5%;经u检验显示;慢性胃炎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通过患者血清中Hp抗体(cagA和vacA)的检测。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血清中Hp抗体(cagA和vacA)的检测,推知其cagA和vacA抗体的表达状况,可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所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胃内24 h pH值的影响。方法: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泮托拉唑治疗组和进口奥美拉唑对照组,用携带式pH记录仪进行胃内24 h pH连续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均于入院后12 h停止,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为1.33 d,胃内pH值>2,4,6.4三个水平的时间分别达(22.6±1.7),(17.9±5.9),(9.9±4.2)h,与奥美拉唑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用药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注射剂相比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后胃内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 ,但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细菌感染的部位与疾病发生部位的关系有助于探讨致病机制[1] 。本研究利用尿素酶酚红变色原理 ,通过内镜喷洒酚红溶液 ,直接观察Hp在胃黏膜上的分布 ,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为 17~ 5 2岁。 11例消化性溃疡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为 2 2~ 5 0岁 ,其中 9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为复合性溃疡。均经内镜确诊 ,均为活动期。内镜检查前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