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转录因子Ets-1与妇科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s-1作为Ets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目前Ets-1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已经受到了相当的关注。现就Ets-1的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以及Ets-1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脾虚生痰”源于中医学传统理论,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导致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与脾虚生痰密切相关。调理脾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都至关重要。结合脾虚生痰相关理论研究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从脂质代谢、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三个方面探索了从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猪链球菌2型中二元信号转导系统CiaRH的序列进行分析并评估该系统在不同血清型中的分布。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组分蛋白的结构域。PCR及序列分析手段评估CiaRH在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比对结果显示,CiaRH同源蛋白存在于链球菌属的不同种细菌中。结构分析发现,在CiaH的N-端包含两个跨膜区,其间的间隔区域发现一个可能用来结合环境信号的PDC结构域;CiaH的C-端为保守的HisKA及HATPase_C结构域。PCR及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iaRH在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结论 提示CiaH为胞外感应型组氨酸激酶。在CiaR的N-端为保守的信号接收结构域REC,而C-端为具有DNA结合功能的trans_reg_C结构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1094HK/1095RR的反应调节因子ciaR基因敲除突变株(ΔciaR),并研究ΔciaR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和结果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筛选ciaR基因缺失株,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结果均显示突变株构建成功。通过检测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发现突变株在37℃和40℃其OD600值均明显低于野生株;与40mmol/L过氧化氢共作用15min后涂板计数,突变株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株;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突变株OD600值明显低于野生株;野生株与突变株对BALB/c小鼠攻毒(约1×109CFU/只),各10只,两组16h后均死亡9只。结论成功获得05ZYH33ciaR基因敲除突变株;发现删除ciaR基因会导致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减弱,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在酸性环境生长存活能力下降;但对小鼠毒力无差别。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及关闭切口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对照组患者同时点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P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10.71%相当(P>0.05)。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64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随机编入3组,分别使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6.25mg/d(A组)、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B组)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达菲林)(C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1年,观察各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年的各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18,P<0.05),A组复发率最高(30.43%),C组复发率最低(6.67%).A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t=1.263,P>0.05),B组患者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t=3.674,P<0.05),C组患者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t=4.257,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A组和B组患者术前和用药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65、0.051,均P>0.05),C组患者术前和用药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23<0.05),各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发生.3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C组最高(52.94%).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短期应用未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MH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卵巢创面采用电凝或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因单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3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缝合组(20例)、电凝组(18例),术中创面止血分别采用缝合法和电凝法。同时选取23例正常育龄妇女为对照组。于术前1个月及术后第1、3、6个月检测基础性激素水平(AMH、FSH、LH、E2),月经周期第3~5天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卵巢间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窦卵泡数(AFC)。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和卵巢储备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缝合组、电凝组囊肿侧卵巢术后1月的AFC明显减少,术后1、3、6月AMH水平明显下降,术后1月E2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缝合组、电凝组术后1、3、6月卵巢间质动脉RI、LH、F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术后,AMH较其他评价卵巢储备的指标明显下降,在其他指标恢复术前水平后仍提示卵巢储备受损。提示AMH可用于临床评价卵巢储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癌原发灶超声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72例术前接受NAC治疗且有病理检查结果的乳腺癌患者,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后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XGBoost、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评分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加以验证。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AUC:0.855,测试集AUC:0.844)。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获益。SHAP分析显示,对模型预测结果贡献程度最大的3个变量依次为影像组学评分值、Her-2、ER。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协助评估乳腺癌患者NAC疗效,随机森林模型在诊断性能和临床实用性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