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常规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和移动通信DOTS下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评价移动通信DOTS实施后的效果,为探索优化结核病治疗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6月在广东省结核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被确诊为肺结核的1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89例患者纳入常规DOTS组并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要求开展督导管理;85例患者纳入移动通信DOTS组,并采用了《结核病移动通信DOTS管理系统》进行全程、规范的结核病患者移动通信督导管理。通过现场收集两组患者诊疗转归及督导管理随访资料,对比分析应用不同DOTS方式下患者的规则服药、治疗转归、督导及随访管理情况。结果 在治疗及转归方面,移动通信DOTS组患者强化期的规则服药率为97.6%(83/85),明显高于常规DOTS组的87.6%(78/89)(χ 2=6.297,P<0.05);常规DOTS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6(5,7)d,移动通信DOTS组为3(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43, P<0.01)。在督导随访方面,两组患者督导管理率均为100.0%,常规DOTS组接受规则督导率为88.8%(79/89),低于移动通信DOTS组的92.9%(79/8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909,P>0.05);移动通信DOTS组强化期和巩固期随访完成率均为100.0%(85/85),高于常规DOTS组的98.9%(88/89)和97.8%(8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强化 2 =0.000,P>0.05; χ 巩固 2 =0.461,P>0.05)。结论 结核病移动通信DOTS能够提供全面、连续和主动的结核病管理,移动通信DOTS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规则服药率、及时处置药物不良反应及强化定期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 年9 月至2016 年9 月选取在 广州市白云区慢性病防治中心诊断为初治涂阴肺结核并接受4个月超短程治疗的141例患者,调查其社会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并在治疗1个月末和4个月末采用Morisky问卷(MMAS8)调查患者的治疗 依从性。通过描述性分析χ 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41 例接受调查的患者男性占64.54%,年龄(38.06±6.19) 岁,高中及以下程度者占85.82%,具有基 本医疗保险者占91.49%,家庭年收入3万~元者占85.11%。1个月末的治疗依从性得分显示,141例患 者中治疗依从性得分为良好、中等及以下分别有135 例(95.74%)、6 例(4.26%)。4 个月末治疗依从性 得分为良好、中等及以下者分别有122例(86.52%)、19例(13.48%),良好等级患者数较1个月末同比 下降9.63%。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基本医疗保险、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 2=13.630、4.975、5.543、8.615、6.845,犘<0.05),其中外来务工、文化程度较低、无 基本医疗保险和较差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完成4个月超短程 治疗干预方案的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职业类型、文化程度、是否具有基本医疗保险及家 庭经济状况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的患者提供差异化的疾病干预和 健康教育、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及社会救助保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肺结核;初治;Morisky量表;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2;R197.323;R1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3 0165 04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减少患者发现延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登记的2016—2020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案资料(最终277 684例患者纳入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发现延迟趋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2016—2020年,广东省发现延迟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6 345例,年均发现延迟率为52.70%(146 345/277 684),发现延迟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4,63) d。各年度患者发现延迟率依次为50.66%(30 693/60 591)、50.86%(30 436/59 841)、53.44%(30 061/56 253)、55.53%(29 418/52 980)和53.60%(25 737/48 019),发现延迟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80.599,P<0.001)。发现延迟天数中位数由2016年的29 d上升至2020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于分析广东省2016-2020年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采用动态几何数列平均法和圆形分布法揭示流行规律。结果 2016-202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356 748例,报告发病率从71.82/10万下降至50.40/10万(趋势χ2=6 905.57,P < 0.001),年均递降率为8.47%。圆形分布法推测每年发病高峰为5月4-5日(Z=1 176.96,P < 0.05),高发月份为5月。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低依次为粤东地区(72.15/10万)、粤北地区(68.14/10万)、粤西地区(65.31/10万)和珠三角地区(60.05/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除东莞市以外,其他城市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 < 0.00),粤东(-10.90%)和粤北地区(-10.63%)下降速度快于广东省平均水平(-8.47%)。男女性别比为2.63∶1(258 562∶98 186),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88.37/10万)高于女性(36.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 < 0.001)。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呈增长态势(趋势χ2=123 849.44,P < 0.001),≥65岁年龄组最高(164.54/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5~14岁和15~2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5%和3.60%。结论 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而儿童、青少年等有上升趋势,应强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主动筛查,还需持续关注男性、低收入群体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着力做好冬、春季节结核病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