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子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中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在广州荔湾区2个卫生服务站收治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各70人,常规治疗并无特殊方案),治疗组接受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并接受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以及定期随访,对照组按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定期随访鼓励坚持服药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基础收缩压(179.4±14.1)mm Hg,舒张压(101.3±8.1)mm Hg,总胆固醇(6.4±1.5)mmol/L,甘油三酯(1.7±1.1)mmol/L,血尿酸(438.0±110.3)μmol/L,血糖(6.2±1.3)mmol/L.治疗3年后收缩压(138.0±9.1)mm Hg,舒张压(78.8±5.5)mm Hg,总胆固醇(5.3±1.2)mmol/L,甘油三酯(1.6±0.9)mmol/L,血尿酸(342.9±94.9)μmol/L,血糖(5.2±1.3)mmol/L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1%(治疗组),16%(对照组).治疗组有1例因心脑血管病入院及死亡(1.4%),对照组有12例因心脑血管病入院(17%),4例死亡(5.7%),治疗组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死亡及入院率(P<0.01).结论良好血压控制及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饮食治疗是控制高血脂等心脑血管危险因子的基础,应该全面推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以控制迅速增加的高血压患病率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老年主动脉夹层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主动脉夹层病因不明,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以50~70岁的男性多见,是临床心血管危急重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c我院1998~2003年收治老年主动脉夹层15例,其中5例初诊误诊或漏诊,占33.3%。本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血浆脑钠素(BNP)对高血压治疗的评价和预后的作用也逐渐引起重视。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BNP参与了高血压心血管意外的发病过程认为血浆BNP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和进行危险分层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对75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峰值速度(E/A比值)和检测血清BNP,探讨应用超声多普勒和测定血清BNP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及预防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经B超(US)、核磁共振(MRI)、造影等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左下肢静脉血栓多于右下肢,患肢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D-二聚体普遍升高(1353.94±759.4),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的使用率,内科明显高于外科、骨科及肿瘤科,(P〈0.01)。结论近年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受到重视,预防治疗率提高,但仍有很多科室医生认识不足,存在治疗不规范,甚至不合理,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对降低心源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1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华法林治疗,INR值为1 64±0 11.结果:病人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不良反应,治疗后无缺血性中风事件.结论: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可以降低心源性脑卒中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方法102例女性AMI与同期175例男性AMI进行比较.结果女性AMI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表现症状的不典型性更明显,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梗死部位:女性AMI前壁为49.8%、下壁为30.4%、其它为19.8%;而男性组则分别为52.3%、33.6%、14.1%,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女性组死亡33例,病死率32.4%;男性组45例,病死率25.7%,死亡原因和并发症有差异.结论男女性发生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杓型高血压和尿酸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和血尿酸的测定,将患者分成非杓型与杓型两组,比较两组之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非杓型与杓型两组之间血尿酸浓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比杓型高血压患者往往有更高的血尿酸浓度。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血尿酸测定,为早期预防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和重要并发症之一,来自美国的Worcester、Nrmi和Valiant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住院死亡率升高3~4倍。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并重度心衰的研究主要是基础研究和药物治疗,而对无创正压通气报道不多,因此我们对这方面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倍他乐克与缬沙坦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荆和β受体拮抗剂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结果及左室功能多项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倍他乐克治疗组(20例)和缬沙坦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下,分别给予倍他乐克和缬沙坦治疗3个月,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每一个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的多项指标,并同时测定该患者血浆BNP的浓度,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倍他乐克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的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IVS和LVD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倍他乐克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之间的血浆BNP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倍他乐克和缬沙坦都对DHF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从近期疗效来看,应用倍他乐克与缬沙坦治疗,两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原发性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是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转归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