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广东地区30例人肝细胞癌(HCC)P53基因及C-myc基因产物。结果显示HCC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7%,mycP6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7%,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P53阳性率越高。HCC中同时有P53基因和P62基因表达者占23.3%。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和C-myc基因的激活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弄清P53、c-myc基因和细胞增殖活性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53、c-myc基因蛋白产物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P53,c-myc基因表达率分别为46.7%和567%。p53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的表达率有递增趋势;而c-nlyC基因在三级间的表达率却无明显区别。p53与c-myc基因的同时表达率为233%。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四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和弥漫型。PCNA标记指数与HCC的分级相关。p53阳性的HCC中PCNALI为53.8±24.3,阴性的为33.1±15.7(P<0.05);c-mpc基因表达阳性与阴性的PCNALI分别为38、7±22.9、42.8±21.6(P>0.05)。结论p53、c-myc基因均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无依存关系;伴有p53基因突变的HCC中癌细胞增生活跃,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对肝星状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l型受体(ATla)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肝星状细胞(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大鼠HSCs,培养及鉴定;②在不同浓度的AngH或losartan作用下,观察HSCs生长情况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MTT法、3H-胸腺嘧啶核苷掺人释放法检测AngⅡ或losartan对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AngⅡ刺激组在浓度高于10-9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HSCs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1osartan在浓度高于10-8mol/L时,HSCs数量明显减少,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1osartan+AngⅡ)组HSCs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ngⅡ可以促使HSCs迅速增殖,其拮抗剂losartan明显抑制HSCs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4.
脾脏原发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脾脏类癌肝转移患者1例,经手术探查,脾脏切除后病理检测确诊;术后行全身PET-CT,胃肠镜检查,腹部核磁共振扫描复查.脾脏类癌十分罕见,生长缓慢,病程长,预后好;但发生转移的类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因此,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
H_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疗效显著已被公认,但其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且主要用于高发性溃疡。麦兹林是一种新型消炎抗溃疡剂。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而且与甲氰咪呱并用时能降低其复发率,副作用少,并可用于低发性溃疡而受到重视。国内现正处于开始推广阶段。为了验证麦兹林的疗效,我们于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期间采用双盲法联合应用麦兹林—S颗粒(简称麦兹林)和甲氰咪呱治疗消化性溃疡69例,对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因胆管结石、胆管良恶性狭窄、胆道蛔虫等造成胆管阻塞,使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起病常急骤,进展迅猛,死亡率高,尤其老年患者。我们采用内镜方法治疗老年人的AOSC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例肝细胞(HCC)组织P53基因蛋白物及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肝癌组织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46.7%;在分化程度为Ⅰ、Ⅱ、Ⅲ级癌的表达率为1.43%、40.0%、87.5%。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在HCC中呈4种类型;散在型、边缘型、镶嵌型及弥漫型;其标记指数(LI)与癌细胞的分级相关。P53基因蛋白表达异常的癌组织中PCNALI(53.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型肝癌在超声显像中的特点。方法对32例血管造影诊断为少血管型肝癌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超声的诊断率比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高,病变位置多位于左叶,以等回声及回声减低型为多。结论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两者互补可提高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其1型受体(AT1a)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肝星状细胞(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分离大鼠HSCs,培养及鉴定;②在不同浓度的AngII或losartan作用下,观察HSCs生长情况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MTT法、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释放法检测AngII或losartan对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AngII刺激组在浓度高于10-9 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HSCs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 );losartan在浓度高于10-8 mol / L时,HSCs数量明显减少,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 );(losartan AngII)组HSCs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II可以促使HSCs迅速增殖,其拮抗剂losartan明显抑制HSCs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0.
空肠恶性间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逊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42-742
患者男 ,78岁 ,反复黑便 1 0个月。多次大便隐血阳性 ,贫血。多次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多次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息肉并行电凝切除术 ,术后黑便、贫血仍反复出现。后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核素扫描、CT扫描等仍未发现异常。经输血或补充铁剂治疗 ,贫血可以短时纠正。骨髓检查 ,免疫学检查排除造血系统疾病及溶血性疾病。发病 1 0个月后再次CT检查发现肝内多个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转移瘤 ,再行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上段屈氏韧带附近见一隆起性病变 ,表面有糜烂 ,未能取活检。因患者心脏功能不全 ,不能马上手术。几周后出现小肠梗阻 ,急诊手术 ,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