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约半数有血栓形成 ,特别是重度反复发作性心绞痛 ,多能发现新鲜血栓 ,因此许多人认为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为探讨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对用尿激酶溶栓的 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研究对象 我院 1 997年 8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符合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排除 75岁以上、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性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6 2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64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LVEF〉30%)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服用美托洛尔,12.5-25mg/次,每日2次)与对照组,然后测定术前24h及术后1h,24h,72h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cTnT均于术后1h开始升高,6h达高峰。72h仍保持轻度升高(与术前相比P〈0.01);术后72h时,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3.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者62例,于瓣膜置换术中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左房后壁。共有56例完成3年以上随访,总有效率为83.9%,但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23次短阵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颤发作。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有较高的长期疗效,但消融后阵发性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许多不利的形态和功能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左室和阻力血管的重塑等。研究高血压心血管重塑的发病机制并合理使用药物来逆转心血管重塑,对高血压的基础和临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6月以来,我们实验观察了缬纱坦对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R)在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 2 0例行单纯 TMR患者术后 1周、 1月及 6个月心绞痛、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TMR后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5 ) ,于术后 1周最明显 ,随时间的推移疗效逐渐减弱 ;心功能于术后 1月才见显著改善 ,6个月时最明显。结论  TMR能改善冠心病缺血心肌的血供 ,缓解症状 ,改善心功能 ;TMR后心功能的改善滞后于心绞痛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Since 1996, we have begun to successfully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the maze procedure, replacing surgical incisions with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1,2 Recent data show that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trium seems to be a critical area for the occurren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F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limited surgical RF ablation of the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eft atriu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uring chronic AF in patients also suffering from valvular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以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为病理表现,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大量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不但可以促使坏死的心肌细胞再生,而且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发育,从而进一步改善心肌的血供,改善心功能。脐带血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原性,可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进行异种移植,其来源广,容易获取。目前,国内还没有脐带血干细胞应用到临床上的研究。本研究首次采用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AMI,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为心肌细胞的修复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在处理冠脉分叉病变时,边支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放置单导丝于边支内;B组(60例)放置双导丝于边支内.两组患者均采用必要性支架置入技术,在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边支闭塞的发生率、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边支需置入支架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的变化.在6~12个月时随访冠脉造影了解边支的狭窄程度.结果 A组7例(11.6%)发生边支闭塞;B组0例发生边支闭塞(P<0.05);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36.7%(22例),B组10%(6例)(P<0.05);完成交换导丝时间,A组(26.0±14.5)min,B组(15.0±11.4)min(P<0.05).A组中有24例(40.0%)边支置入支架,B组有5例(8.3%)边支置入支架(P<0.05).术后A组中有12例患者cTnT升高,平均为(0.206±0.031)ng/ml,B组中有1例cTnT升高,为0.168 ng/ml.A组有23例患者6~12个月接受了冠脉造影复查,B组有20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提示A组23例患者术后即刻有3例边支完全闭塞,术后随访仍有2例为完全闭塞,而在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均无边支闭塞;A组边支术后即刻狭窄程度平均为(68.72±14.21)%,随访为(43.25±18.42)%,B组边支术后即刻狭窄程度平均为(52.47±12.63)%,随访示边支狭窄程度为(21.52±10.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叉病变中,双保护导丝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在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后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减轻边支开口狭窄程度,减少心肌损伤,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边支支架的置入,降低了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合理干预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观察患者躯体症状、心功能的改变。方法94例并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治疗,3个月后进行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并对所存在的躯体症状及心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SDS评分、HAMD(24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与对照组相比P<0.05;躯体症状明显缓解(P<0.01),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合理干预冠心病患者抑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风心病伴慢性房颤患者 38例 ,房颤持续时间 (2 91± 6 4 2 )年 ,于瓣膜置换术中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 ,即运用自制射频消融探针做围绕 4个肺静脉口的环形消融线及连接消融环最低点与二尖瓣环的消融线 ,输出功率 30~ 4 0W ,每次放电时间 4 5~ 6 0s;同时应用胺碘酮 3个月辅助治疗。 结果 消融时间为 (10± 4 )min ,无相关并发症。术后心脏复跳时 35例 (92 1% )为窦性心律 ,3例为房颤 ,其中 2例于 2 4h内转为窦性心律 ,另 1例随访至今仍为房颤 ;住院期间有 2例房颤复发 ,出院后 1个月左右又有 3例房颤复发 ,其余 32例按计划服用胺碘酮满 3个月后停药 ,随访 6~ 2 2 (13± 6 )个月无房颤复发。总成功率 84 2 %(32 / 38)。 结论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治疗风心病慢性房颤有较高的疗效 ,且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 ;术后应用胺碘酮能辅助逆转心房电重构 ,减少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