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腺损伤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损伤临床少见,其具有合并伤多、术前误诊率、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胰腺损伤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改善伴发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1].本研究通过检验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凋亡、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表达等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材料与实验试剂 乳腺癌细胞系SK-BR-3(ER-/PR-/Her-2+++)由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提供.DMEM培养液、胎牛血清由Gibco公司生产.MTT、二甲双胍由Sigma公司生产,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凯基生物公司提供,产品编号:KGA105,鼠HSP90一抗由Abcam公司生产,鼠GAPDH一抗及鼠抗兔二抗由SANTA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23例患者行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占71.9%;6例行结肠造瘘术,2~3周后再行Ⅱ期手术,占18.8%;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无法切除,而仅行造瘘术。结果:Ⅰ期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8.7%),全组死亡2例(6.3%)。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术中肠管充分减压、灌洗清洁肠腔、保持吻合口血供良好及吻合口无张力、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以及加强术后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对防止吻合口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8 d测体重、血清蛋白质、Hb、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EN组术后8 d体重(60.5±5)kg,高于PN组的(58.8±3)kg(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62±10)h,较PN组(74±15)h显著缩短(P<0.05)。PN组术后CD+3、CD+4、CD+4/CD+8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4/CD+8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CD+4/CD+8EN组(1.4±0.3),高于PN组(1.2±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用重组慢病毒FGW-KDRP-CD/TK体外感染SGC-7901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前药对细胞的杀伤效应;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DNA含量.结果 慢病毒的感染率随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当前药更昔洛韦(GCV)为100 mg/L、5-氟胞嘧啶(5-FC)为320 mg/L时,对未转基因及转基因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94%,两者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下用药组出现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SGC-7901细胞,并且该体系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39例低危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19例(腔镜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0例(传统组),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转移率、患者切口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腔镜组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种植及复发转移,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手术序贯131I消融治疗低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齐柯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4):653-655
目的:在小鼠活体内动态观察肿瘤细胞在肝脏微循环中的运动、分布及凋亡。方法:用Calcein AM荧光标记B16F1黑色素瘤细胞,将其注射入C57BL/6小鼠的肠系膜静脉,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肿瘤细胞在肝脏微循环中的运动及分布,测量并计算肿瘤细胞在终末门静脉中的运动速度。注射肿瘤细胞8小时后,切取肝脏,用凋亡标记荧光素对肝组织切片进行原位DNA末端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B16F1黑色素瘤细胞进入肝脏微循环中后,90%的细胞通过机械性嵌顿停留在肝窦中,10%的肿瘤细胞通过黏附停留在终末门静脉中,B16F1细胞在肝脏终末门静脉中的运动速度为648±53μm/s。在注射肿瘤细胞8小时后,在肝窦中约有30%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在终末门静脉中约有10%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利用荧光标记的肿瘤细胞及荧光倒置显微镜为探讨肿瘤肝转移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体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CXCR7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荷瘤裸鼠瘤体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荷瘤鼠模型。将人结肠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瘤体内注射LV-CXCR7shRNA 50μl;阴性对照组:瘤体内注射LV-shRNA negative control 50μl;空白对照组:瘤体内注射PBS 50μl。24天后测量瘤体的体积;处死动物,剥离瘤体,测量其重量。采用Westrn Blotting方法测定瘤体组织中CXCR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P〈0.05)、重量显著减轻(P〈0.05)。治疗组瘤体组织中CXCR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靶向抑制CXCR7基因的表达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荷瘤裸鼠的瘤体生长,CXCR7是人结肠癌治疗潜在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操作困难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术后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1个月后发音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及抽搐等并发症;术后常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随访2~28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胸前壁皮下“隧道”种植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对低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施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显露组)及400例甲状腺手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显露组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1.2%,5/430),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0例,对照组分别为7例(1.8%,7/400)、6例(1.5%,6/400),两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安全、可行,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