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哮喘-慢阻肺(AC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AC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2项RCT,包括2688例ACO患者,其中试验组1361例,对照组13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显著改善ACO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RR=1.19,95% CI(1.13,1.25),P<0.00001]、CAT评分[MD=-3.62,95% CI(-4.37,-2.87),P<0.00001]、ACT评分[MD=3.42,95% CI(2.23,4.62),P<0.00001],、中医证候总积分[MD=-3.61,95% CI(-4.83,-2.39),P<0.00001]、FEV1[MD=0.59,95% CI(0.08,1.10),P=0.02]、FEV1%[MD=8.61,95% CI(5.20,12.1),P<0.00001]、FEV1/FVC[MD=6.52,95% CI(4.24,8.80),P<0.00001]、6 min步行实验[MD=41.18,95% CI(22.15,60.21),P<0.0001]、急性发作次数[MD=-2.46,95% CI(-3.62,-1.13),P<0.0001]。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治疗ACO,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是需要更高质量、多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
3.
血清微量元素与急性脑血管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润 《甘肃医药》1994,13(2):96-97
我们从1989年12月至1990年6月间检测了4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锌、铜、镁和钙的含量,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检测对象为1989年12月至1990年6月间我科住院和门诊的4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26例。1.1.1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组:计21例,男17例,女4例。发病年龄43~70岁,平均54.3岁。既往有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化图象分析技术对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小结节肝硬变、大结节肝硬变、癌周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等6种慢性肝病及正常对照共67例样本,分别作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和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分析.结果:结合两种形态定量方法,除重度慢性肝炎和大结节肝硬变间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肝细胞形态及DNA含量参数对上述慢性肝病具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精密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护理专案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6月从本院手术室回收的精密手术器械200件及同期手术室23名手术组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以2020年7月~12月从本院手术室回收的精密手术器械200件及同期手术室22名手术组人员为研究组采用护理专案管理模式,以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更低(P<0.05),且研究组手术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应用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精密手术器械过程损坏率,提高手术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离自红树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的1株内生真菌BY5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28SrDNA序列对红树内生真菌BY5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自由基清除法(DPPH、·OH和ABTS+)和MTT法对其发酵液上清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菌株BY5的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与曲霉属的基本相同,其28SrDNA序列与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相似度达100%,确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其发酵液上清乙酸乙酯抽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作用(0mg/mL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ECG)对应导联ST段改变(R-ST-D)不同类型与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初发STEMI资料完整967例,根据R-ST-D振幅分4种类型,即R-ST-D振幅无下移(I组)143例;R-ST-D下移振幅小于或等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1I组)664例;R-ST-D下移振幅大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Ⅲ组)93例;R-ST-D和梗死区ST段均抬高(IV组)67例;分析其ECGR-ST-D4种类型与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高危预后的关系。结果R-ST-D4种类型中I组、Ⅱ组、Ⅲ组发生率分别为14.8%,68.7%,9.6%,并以前降支为主单支病变多见。Ⅳ组发生率6.9%,主要累及复合前壁,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泵衰竭、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AMI扩展、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50%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71.6%,41.8%,61.2%,34.3%,100.0%,40.3%和16.4%(P〈0.05或P〈0.01)。结论STEMI患者ECGR.ST-D不同类型对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近期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PPARγ、LPL、FABP4mRNA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空白对照组(CON)、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共同药组(GTY)、滋阴药组(ZYY)、补阳药组(BYY)和补佳乐组(BJL)共9组对BMSCs进行干预,MTT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用Q-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PL),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mRNA的表达。结果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可显著下调BMSCs PPARγ、LPL、FABP4mRNA的表达,其中YGW组可显著下调PPARγ、LPL、FABP4的mRNA(P0.05)。结论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抑制BMSCs的成脂分化,且"右归丸"抑制成脂分化的作用优于"左归丸",以及纯阳药及二者的共同药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AMPK/m 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补佳乐组(BJL)。除KB、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脂肪,灌胃12周。应用数字化全身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AMPK、m TORC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C/EBPα、C/EBPβ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α、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左、右归丸能明显升高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P0.01),降低大鼠股骨成脂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降低AMPK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升高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与ZGW组相比,YGW组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没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成脂分化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AM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左、右归丸通过AMPK/m TOR通路改善了PMOP大鼠股骨成脂分化过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