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地尔硫(艹卓)静脉注射治疗3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剂量10~20mg,有效率67.7%,心动过速终止时间为2.3±4.1min。全组病人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3例电生理检查提示地尔硫(艹卓)系通过延长房室结传导及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终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3.
4.
佩尔地平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将佩尔地平和临床常用的硝酸甘油进行比较,探讨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 共24 名收缩压高于267 kPa(200 mmHg) 或舒张压高于160 kPa(120 mm Hg) 的高血压急症病人随机的接受佩尔地平或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其中佩尔地平组13 例,硝酸甘油组11 例。两组均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5 、10 、15 、30 、60 分钟时的心率和血压。以SPSS软件对用药前后的变化及两组间的变化值进行了比较。结果 与硝酸甘油相似,用药后5 分钟起,佩尔地平即开始起效,用药后5 、10 、15 、30 、60 分钟的血压较用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 P 值均小于0001) 。血压的变化值在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P 值均≥005) 。但佩尔地平组的心率变化小于硝酸甘油组。佩尔地平组在60 分钟后的降压幅度为收缩压下降了24 % ,舒张压下降了25 % 。除1 例出现面色潮红外,没有发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佩尔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效果与硝酸甘油相似,但心率变化较少。降压幅度符合JNCVI的建议,是较理想的控制高血压急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探讨引起急性脑梗死 (ACI)死亡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各级预防措施。 [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 77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对其年龄 ,性别 ,作为中风危险因素的有关病史 ,起病到就诊时间 ,起病时的意识状况 ,血压水平 ,血糖水平 ,血肌酐水平以及病程中心电图改变 ,肺部感染 ,体温 ,CT所见病灶部位等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描述性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 高血压 ,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在脑梗死病人中占很大比例。年龄 ,起病时意识障碍 ,肺部感染 ,应激性溃疡 ,血肌酐水平增高 ,心电图改变 (尤其是房颤 ,心肌缺血 )以及梗塞部位等变量在Logistic多元回归中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 控制血压和血糖 ,治疗感染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保护好心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可能会降低ACI的病死率。脑梗死的康复期 ,仍应控制危险因素 ,减少再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了3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急性期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活性。发现脑血栓形成患者的 t—PA 活性高于正常,并与预后有关;脑出血患者 t—PA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AI 的活性在两组病例中无明显差别。急性期 t—PA 活性测出的结果在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两组的不同,可能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44例首次心电图ST段抬高的分析,发现心电图有ST段抬高伴或不伴有异常Q波,虽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占80%),也可见于非急性心肌梗塞的某些疾病(占20%)。同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并非都具有特征性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而非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也可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的改变。两者除了在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可以区别外,心电图如有对应性ST段压低时,将有助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蚯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脑血管意外是急诊中的常见病,其中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随我国人口老年化有逐年上升趋势,对本病的防治已成为脑血管与疾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我院从蚯蚓中提取具有纤溶活性的纤溶酶研究,以及严密观察正常志愿者口服蚯蚓酶的基础上,进行了19例患者口服蚯蚓酶的治疗,以8例未服此药治疗作为对照,检测了凝血和纤溶方面实验指标,用药前后进行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证明了蚯蚓酶应用于临床治疗脑血栓形成病例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所有治疗病例观察中,末发现有明显的毒性副作用,因而在当前治疗血栓性疾病尚缺乏较为理想的药物情况下,蚯蚓酶在临床上应用可能有其广阔的远景。  相似文献   
9.
血液病急诊主要表现有严重贫血、出血、溶血、高热等,并影响主要脏器而导致其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血液病急诊的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91例脑中风进行了临床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37例,年龄43~88岁。经头颅 CT 证实脑缺血者53例,出血者38例。经治疗,存活78例,死亡13例。全部病例均经血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球压积)。提示缺血性脑中风的全血粘度一般均高于正常,其低切率时的平均值为15.12厘泊(男)和19.83厘泊(女)。经统计学处理,血粘度对缺血性脑中风的判别正确率为76.67%(男)和95.65%(女);对出血性脑中风的判别正确率则为59.33%(男)和42.86%(女)。同时,血粘度测定对指导用药(如:甘霹醇或丹参)可能有益,对预后的判别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