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传统与数字化X线摄影检出肺部小结节的ROC曲线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传统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对肺部小结节(≤2 cm)检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证实的肺部非钙化结节和无肺部结节的健康体检病例各90例,分别摄取正位传统胸片和数字化胸片,由高低年资医生分别进行观察评分,结果用ROC曲线法分析.结果总体数字化胸片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显著大于传统胸片组(t=2.726,P=0.034).隐蔽部位肺结节显示数字化胸片组Az值显著大于传统胸片组(t=3.606,P=0.011).6组不同大小病灶均显示数字化胸片组Az值大于传统胸片组,其中前三组(3~5 mm,6~8 mm,9~11 mm)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胸片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病灶,尤其在检出肺隐蔽部位结节和肺微小结节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胸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DM和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BT图像上两组病变中心密度、微钙化、病灶中心的大小、病灶整体的大小及毛刺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6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9例,两组患者年龄与是否绝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1.94%(41/67)、100%(67/67) vs. 65.85%(27/41)、74.63%(50/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和DBT对恶性放射状病变诊断的灵敏度[65.38%(17/26) vs. 82.76%(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CA)对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89例健康体检时进行CTCA的病例作冠脉钙化(CAC)的定性分析,然后分别对CAC阴性者和CAC阳性者的冠脉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9名受检者中77例为CAC阳性,占26.64%;212例为CAC阴性,占73.36%。在CAC阳性者中检出冠脉狭窄57例,占74.03%;CAC阴性者中检出冠脉狭窄21例,占9.91%。结论在健康体检时行胸部CT检查发现CAC阳性者,均应做CTCA检查;对CAC阴性者,如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者或有胸闷史者,也应做CTCA检查,以明确有无非钙化斑块的存在,避免非钙化斑块的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肺癌的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其初诊正确率,减少漏误诊.方法收集我院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具有局限性磨玻璃样密度影的肺癌病例,回顾分析病人的数字化体层片,对肺癌瘤体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11),肺腺癌(5/11).体层片上瘤体密度形态表现:①完全磨玻璃样密度结节(4/11):病变密度低而均匀,其内可见血管影穿过.边缘较模糊,但尚可指示范围.1例见浅分叶及切迹,其余均未见分叶征毛刺征等.②混有磨玻璃密度影的结节(7/11):病变密度不均匀,在磨玻璃密度结节中混有局灶性的高密度实性成分,显示结节征(7/7),小泡征(5/7),毛刺征(5/7),分叶征(5/7),胸膜凹陷征(3/7),支气管气相(2/7).肺癌瘤体在正侧位胸片中的显示率低,为18%(2/11).结论磨玻璃样密度结节可以是早期细支气管肺泡癌及肺腺癌的一个X线征象,胸部电视透视及数字化体层片是发现并诊断磨玻璃密度影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包膜完整,增强后可见强化,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呈状斑痕。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缺乏癌状体征特点,诊断较困难,如发现肾仲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晰,无转移征象,尤其当肿瘸中心可见星状瘢瘸时要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探讨50mAs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CT扫描及双能量胸部DR等对发现冠状动脉钙化的不同价值。方法 50mAs组705例,行50mAs剂量CT平扫,对照组655例,行常规剂量CT平扫,以纵隔窗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情况,比较两者的统计学差异,并与有关文献对比分析。结果 50mAs组显示冠状动脉钙化100例,总阳性率为14.18%,对照组显示冠状动脉钙化109例,总阳性率为16.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结论健康体检时50mAs剂量CT胸部平扫既能筛查肺部疾病,又可以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初步分析,效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似,更比双能胸部DR确切可靠,并可大幅减少受检者X线的照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DM和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BT图像上两组病变中心密度、微钙化、病灶中心的大小、病灶整体的大小及毛刺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6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9例,两组患者年龄与是否绝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1.94%(41/67)、100%(67/67) vs. 65.85%(27/41)、74.63%(50/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和DBT对恶性放射状病变诊断的灵敏度[65.38%(17/26) vs. 82.76%(2...  相似文献   
8.
薛祖平  蒋磊  黄吟华  左翔  薛晨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09-111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时胸部CT平扫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筛查的可能性和临床价值。方法774例健康体检者行多排螺旋CT胸部平扫,以纵隔窗观察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结果774例被检者显示冠状动脉钙化112例,总阳性率为14.47%,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Х^2=17.378,P〈0.01,),两性的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两性间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的差距随着年龄增大至50—59岁组最大,随着年龄的继续增大这一差距呈缩小之势。结论健康体检时胸部CT平扫的同时既能筛查肺部疾病,又可以对所显示的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初步分析,并评估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1996年~200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纵隔肿瘤的检出情况及X线表现,探讨健康体检在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方面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评价X线检查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59个病例均经电视透视发现纵隔异常阴影后,再摄取胸部正侧住片进行初步诊断,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前纵隔胸腔入口区肿块90%为胸内甲状腺肿,心脏大血管交界区之前的肿瘤100%为胸腺肿瘤和畸胎类肿瘤,83%的后纵隔肿瘤为神经源性肿瘤。37例纵隔肿瘤(63%)可见“胸膜外征”。在电视透视发现的59例纵隔肿瘤中,有28例(48%)在胸部正侧位片中不能显示。结论:健康体检胸部电视透视是早期发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电视透视与正侧位胸片相结合是定位和定性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的认识和X线诊断水平。方法:202例肺内孤立小结节(≤3cm)均首先通过电视透视发现。并摄取胸部正侧位片,部分加病灶局部点片和体层片。结果:周围性肺癌65例,单发肺转移瘤4例,肺结核瘤15例,球形肺炎17例,炎性假瘤5例,错构瘤12例。肺隔离症4例,肺血管瘤3例,肺囊肿2例,肺类癌、肺隐球菌病、肺动静脉瘘各1倒。肺良性结节72例。结论:胸部电视透视是有效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病变的重要方法。X线检查对常见肺内孤立小结节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