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发生急性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155例AMI患者,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供血等对症治疗,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除3例患者失联外,将剩余152例患者纳入随访结果研究。将152例患者中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43例患者纳入心衰组,未出现心力衰竭的109例患者纳入无心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对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等临床常用指标及三维斑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患者的年龄、NT-proBNP、hs-CRP、c Tn I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明显高于无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t=3.385,t=2.212,t=2.943,t=2.289;P<0.05),射血分数(EF)、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明显低于无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t=2.804,t=2.945,t=7.226,t=2.687;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高血压等一般资料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LVEDVI等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NT-pro BNP、LVESVI是影响急性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OR=1.118;P<0.05),EF、GLS则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795,OR=0.45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GLS预测急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显著高于NT-pro BNP、LVESVI及EF(Z=2.751,Z=3.107,Z=2.895;P<0.05),其诊断的最佳截点<13.42%,此时其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67.9%。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急性AMI患者近期发生急性心衰进行有效地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诊断效能,可以应用于急性AMI患者心衰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关节炎病人,其中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痛风组,非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非痛风组。采用肌骨超声检查2组病人软组织肿胀、腱鞘炎以及滑囊肿胀等情况,评价超声诊断痛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痛风组病人共检出59处关节病变,非痛风组病人共检出70处关节病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病人韧带内高回声点、痛风石、高回声点和平行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痛风组(P<0.01),腱鞘炎和骨侵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痛风组病人(P<0.01);2组病人滑膜增生、血流、滑囊炎、骨化和附着点骨面侵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病人肌骨超声的临床表现痛风石、平行线、韧带内高回声点以及高回声点等一个及以上的敏感性为89.98%,特异性为65.09%。结论:韧带内高回声点、痛风石、高回声点、平行线、腱鞘炎以及骨侵蚀等肌骨超声表现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肥胖度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肥胖和/或高血压青年患者12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Ⅰ组25例、Ⅱ组41例、Ⅲ组44例、Ⅳ组10例,其中1级高血压44例、2级高血压52例、3级高血压24例.比较不同高血压水平及肥胖度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经Spearman秩检验分析肥胖前状态(BMI<30.0 kg/m2)及肥胖(BMI≥30.0 kg/m2)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斑块检出率、IMT均随着高血压及肥胖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各组间斑块检出率、IM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当BMI<30.0 kg/m2时,SBP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00),而DBP与IMT无相关性(r=0.319,P=0.086);当BMI≥30.0 kg/m2时,SBP和DBP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7,P=0.000;r=0.394,P=0.001).结论 高血压和肥胖均可导致IMT增加,肥胖前状态患者SBP与IMT及肥胖患者SBP和DBP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IMT可为预测青年肥胖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研究者尝试使用各种细胞因子、中药单体和组织裂解液等诱导剂作用于其分化过程,用以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对照组为普通培养基培养)72h,其后换用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4周。结果与结论:初分离的细胞经纯化培养后,显示CD29阳性、CD34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生长曲线显示各代细胞生长规律相近。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狭长,排列紧密、方向一致。分化后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TnI、C-TnT、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P38MAPK。空白对照组则基本不表达以上蛋白。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分化的一种新的有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2、5、10、15 μg/L TGF-β1对第2代B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连接蛋白43 (Cx43)的表达情况。根据cTnT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 α-SCA、cTnT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和28d检测心肌转录调节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TGF-β1 诱导后的BMSCs,其形态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差异。15μg/L组和2μg/L组诱导7d的B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类似,随后则逐渐转变成长柱形;5μg/L组诱导后的BMSCs 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索状排列;10μg/L组诱导后的BMSCs类似于5μg/L组,但细胞数量相对较少。2.不同浓度TGF-β1 诱导4周后的BMSCs均可见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细胞,其中5μg/L组的阳性率均最强。各诱导组与对照组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3.各诱导组cTnT均有阳性表达。根据cTnT阳性率计算出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在5μg/L组最高,显著高于2μg/L组(P =0.028) 和15μg/L组(P =0.000),但与10μ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此外,各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诱导4周的BMSCs α-SCA和cTn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且呈共表达。5.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 TGF-β1可以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最佳诱导浓度是5μg/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以CD34、CD105标记肿瘤及淋巴结的微血管并统计其密度( 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并研究二者与肿瘤类型及淋巴结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膊.01);恶性甲状腺肿瘤多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血管丰富,以Ⅱ、Ⅲ级为主;非转移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少,以0、I级为主。甲状腺癌及转移性淋巴结中MVD值高于甲状腺瘤及非转移性淋巴结( P <0.01);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间存在相关性,低血流分级(0、Ⅰ级)与点状、线状血管对应,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与带状、网状血管对应。结论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在良恶性间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及足部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标,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足滑膜炎存在的相关因素,便于临床医师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9例,对其均行二维和能量多普勒(PDUS)检查,并收集其临床指标。根据二维超声跖趾关节滑膜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前足受累组19例和前足未受累组50例,对比2组之间临床指标和超声结果的差异,评估临床指标及手部关节超声结果与足部关节超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前足受累组关节肿胀数(SJC)、患者的总体评估(PGA)、医师的总体评估(EGA)、DAS28评分、临床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手PDUS总分、手PDUS阳性关节数均明显高于前足未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前足PDUS阳性关节数与SJC、DAS28评分、CDAI间存在低度相关,与手PDUS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0.05)。(3)单因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SJC、PGA、EGA、DAS28评分、手PDUS总分、手PDUS阳性关节数均是前足滑膜炎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只有...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研究者尝试使用各种细胞因子、中药单体和组织裂解液等诱导剂作用于其分化过程,用以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对照组为普通培养基培养) 72 h,其后换用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4周。 结果与结论:初分离的细胞经纯化培养后,显示CD29阳性、CD34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生长曲线显示各代细胞生长规律相近。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狭长,排列紧密、方向一致。分化后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TnI、C-TnT 、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P38MAPK。空白对照组则基本不表达以上蛋白。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分化的一种新的有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粪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UDCA和UDCA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肠道菌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IL-6、IL-17和IL-2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粪双歧杆菌和拟杆菌菌落数分别为(8.7±0.9)lg CFU/g和(8.9±0.9 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6)lg CFU/g和(8.1±0.6)lg CFU/g,P<0.05】,而酵母样真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为(4.3±0.7)lg CFU/g和(8.7±0.6)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7)lg CFU/g和(9.2±0.7)lg CFU/g,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5.9±1.6)pg/ml、(65.5±12.6)pg/ml、(5.6±1.1)pg/ml、(7.6±2.3)pg/ml和(17.5±2.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2.1)pg/ml、(85.7±20.1)pg/ml、(6.7±1.5)pg/ml、(9.2±3.2)pg/ml和(23.3±4.4)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113.2±24.1)μg/L、(145.5±19.8)μg/L和(134.6±21.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4±47.2)μg/L、(178.4±51.7)μg/L和(170.5±48.2)μg/L,P<0.05】。结论 应用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纠正PB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