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5月我们采用维生素 K3和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 39例 ,获得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 ,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 39例中 ,男 2 4例 ,女 15例 ;年龄 43~ 85岁 ,平均 6 4岁。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止咳化痰、吸氧、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前提下 ,加用维生素 K3和硫酸镁治疗。具体用法 :2 5 %硫酸镁 10 m l,维生素 K38mg溶于 5 %葡萄糖溶液 2 5 0 ml内静滴 ,30~ 40滴 / min,1次 / d,7~ 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按既往史分为糖尿病脑梗死128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234例,对比分析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发病时间等一般特征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住院病死率等近期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P<0·05),临床神经缺损改善率有明显差别。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死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预后都差于无糖尿病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雌激素治疗组(E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测定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③结果SO组和E组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MDA含量显著低于I/R组。④结论雌激素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延迟复苏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即分假烧伤组(A组),标准组(B组),对照组(C组),卡巴胆碱组(D组),制备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C组经损伤处理0.5h后管饲卡巴胆碱。损伤处理后大鼠经外科游离颈静脉及颈动脉并分别置入无菌导管,以微蠕动泵控制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和卡巴胆碱组给药剂量及输注速度为标准组药量或输注速度的1/2。A组仅行备皮及动、静脉导管置入,无任何损伤处理及后续措施。数据采纳输注相关液体后0,1,2,4h二组的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同时检测大鼠肝、肾、肠组织血量。结果 D组经处理2h及4h后可明显降低心率,提升血压,改善烧伤休克大鼠早期脏器的功能。结论卡巴胆碱能够维护烧伤大鼠休克早期的脏器功能,同时减少机体液量需求,对休克及并发症的处理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根据病情变化分为PIS组50例,非PIS组8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与非PIS组比较,PIS组患者第1、3、7天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组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第1天比较,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且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铁蛋白水平升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χ2=20.63,P<0.01)。结论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铁蛋白水平升高,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观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斑块发生率高,易损斑块多,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动脉狭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OR=5.924,95%CI:1.176~2.468,P=0.00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LDL-C(OR=2.283,95%CI:1.108~4.276,P=0.009)、纤维蛋白原(OR=1.856,95%CI:1.287~3.095;P=0.011)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危险因素多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规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调查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0年6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结果随访结束共有79例患者复发。年龄(X1)、高血压史(X2)、家族卒中史(X3)、总胆固醇(X4)、病情进展(X5)、Essen卒中风险量表(ESRS)评分(X6)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复发模型的个体预后指数(PI)为:PI=0.025X1+0.681X2+0.973X3+0.395X4+0.636X5+0.283X6。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以2.289为截断点,此时模型的灵敏度为0.731,特异度为0.795。结论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成功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预后指数方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49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与年龄、性别、TC、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脑梗死与血清LP-PLA2、hs-CRP、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显著增高,血清LP-PLA2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7种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APACHEⅢ)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欧洲卒中评分(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ESS、既往史和伴发疾病评分,根据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的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并对各组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PACHEⅡ、APACHEⅢ、CSS、NIHSS和伴发疾病评分分值死亡组高于生存组,ESS评分死亡组低于生存组(P均〈0.01)。既往史评分生存组和死亡组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PACHEⅡ、APACHEⅢ、NIHSS、ESS和伴发疾病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大力  张江  常莉莎  张丽  高素玲  苏民 《临床荟萃》2005,20(19):1134-1134
小脑橄榄萎缩(HOLmes型)者国内外鲜见报道.笔者遇见一家系2代中5人发病,符合小脑橄榄萎缩(HOLmes型)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