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99例直肠癌放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常见不良反应有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皮肤损伤、会阴部切口感染、肠黏连、肠梗阻、放射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水肿。根据放疗形式及不同术式观察放疗反应,针对性做好护理干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总结头颈部肿瘤患者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护理经验。158例患者置管33-148d,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前端为开口设计,打开拇指夹即会回血,在每次输液前后冲洗每个管腔;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在更换贴膜、冲洗导管、更换正压接头时,都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外露部分予施乐扣固定,以防脱管;每次换药使用洗必泰消毒待干后贴膜;日常维护中,密切观察穿刺侧手臂有无疼痛、肿胀情况;高压注射前检查PICC穿刺点刻度,防止高压注射时的突然异位产生的上腔静脉损伤,并规范封管;认为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很重要,重点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护理方法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总结43例纵膈异常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实践经验。针对纵膈异常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易出现导管置入长度测量不准确以及送管困难等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构建科学的临床操作方案:置管前增加胸部增强CT评估,胸部CT结合体表测量确定导管预置入长度,置管中注意送管技巧及运用心电定位技术减少送管困难,及时发现导管异位,置管后特殊案例资料填写并加强延续性管理。43位患者成功留置PICC导管,将导管置入理想位置为34例,置入理想位置准确率为79.1%,上腔静脉下段位置7例,右心房2例,2例患者经导管外拔处理后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脊柱严重畸形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分析该患者PICC置管的难点在于置管部位的选择和导管预置入长度的测量。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结合患者双上肢B超、胸部增强CT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了右上肢为最适宜的PICC穿刺部位,同时联合主管医生、放射科医生,采用胸部增强CT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确定了导管预置入长度,最终将PICC导管尖端顺利置入患者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胃癌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3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结果胃癌术后常见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胃炎、食道炎、骨髓抑制、贫血、低钾及低蛋白血症、胃出血、穿孔、放射性皮炎。结论放化疗期间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干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使患者按时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