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参与了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功能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中发现PI3K/Akt通路活性异常,而其通路的活性紊乱不仅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并与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该通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功能及其目前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的各类肿瘤治疗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 。方法 注射同等剂量的6-羟多巴胺于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第1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0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3.0mm,背腹7.5mm。第2组注射位点:位点1: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8.0mm;位点2:前囟后1.8mm,右侧2.5mm,背腹7.5mm),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坏,运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试验及免疫组化检验模型是否成功。比较两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结果 采用第1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51%,第2组注射位点的成功率为77%,显著高于第1组(P〈0.01)。结论 采用第2组注射位点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对面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面肌痉挛患者分别依据病程及接受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三组早期组(16例)、长期未治疗组(10例)、长期治疗组(18例).测量患者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长期治疗组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的CMAP波幅患侧较健侧显著降低,其余二组CMAP波幅及三组患者潜速率患健侧自身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安全、疗效显著.降低治疗侧的CMAP波幅,对面神经传导速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幼年大鼠骨髓细胞,利用贴壁培养法纯化扩增。培养细胞至第3代,相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源性酸性蛋白(GFAP)。结果:电镜下细胞表面见大量微绒毛结构,一些细胞有单个或多个突起样结构。多数细胞膜完整,胞质内存在丰富的细胞器;胞核大而明显,染色质分布正常;细胞间连接较少,可见缝隙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FAP阳性细胞为(15.05±3.92)%。结论:第3代BMSCs具有生长旺盛,增值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特点;部分细胞可表达GFA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期重复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对面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4例HFS患者分别依据病程及接受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为3组:早期组(16例)、长期未治疗组(10例)、长期重复治疗组(18例),并测量患者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长期重复治疗组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的CMAP波幅患侧较健侧显著降低,其余2组CMAP(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波幅及3组患者潜速率患健侧自身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HFS安全、疗效显著,且降低治疗侧的CMAP波幅对面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苷肽(GSH)治疗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35只SD大鼠采用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作偏侧PD模型。术后第6周根据阿朴吗啡旋转试验将模型鼠分为部分PD组和完全PD组,各组再随机分为GSH亚组和对照亚组,并分别给予GSH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4周。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进行阿朴吗啡旋转试验。结果共有27只大鼠制模成功,13只为部分PD模型,14只为完全PD模型;部分PD GSH亚组治疗后第4周、6周、8周阿朴吗啡旋转试验每分钟旋转次数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显著减少(P<0.05~0.01);完全PD GSH亚组较治疗前及相应的对照亚组无显著变化。结论GSH治疗6-OHDA所致的部分PD大鼠模型有效,对完全PD大鼠模型无效。  相似文献   
7.
史红飞  夏雨虹  韩旺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215-1216,1223
WWOX,即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抗肿瘤基因,目前,在清楚了解其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又发现其具有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等生物学作用.但对其具体的抑癌机制仍不甚明确,而且对其是否可被认定为抑癌基因也存在争议.随着对WWOX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WWOX与肿瘤的相关性会日渐明了,其在...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单侧帕金森病大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基质细胞(BMSCs)易获得,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1-3].已有应用移植BMSCs治疗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取得近期疗效的报道[4],本研究旨在探讨移植BMSCs治疗PD大鼠的相对较长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在体外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建立单侧(右侧)PD大鼠模型,分别配制成毁损侧纹状体诱导液(L-SC)和未毁损侧纹状体诱导液(I-SC).三代BMSCs培养至第3天进行试验.诱导组分别取L-SC和I-SC培养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变化;48 h后收集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神经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计数阳性率.另取部分BMSCs分别在含血清培养液(Ser-C)和无血清培养液(F-SerC)中培养,设为对照组.结果 镜下观察,L-SC组和I-SC组BMSCs部分脱落,仍然贴壁的细胞失去原有外观,有的细胞具有突起样结构.Ser-C组BMSCs生长良好,F-SerC组中的BMSCs则不能继续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er-C组仅GFAP有阳性表达.诱导后,L-SC诱导组nestin和GFAP阳性率明显升高,I-SC诱导组NSE和GFAP阳性率明显升高,其中GFAP阳性率与Ser-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C诱导组与I-SC诱导组之间GFA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TH表达.结论 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可以引起BMSCs形态学改变.与Ser-C相比,诱导后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同时出现nestin和NSE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