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学员就理论专题展开讨论,联系临床实际释疑解惑;然后进行1~2个临床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情况下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方法 ;最后进行前次学习内容的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学员的笔试成绩、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士长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价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100%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研讨式学习沙龙提供了宽松的学习场所,学员和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可以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护理骨干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胸腹及腹主动脉术后早期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及时观察发现问题,给予护理措施。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24例胸腹及腹主动脉手术病人,手术包括: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6例;单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腹主动脉合并其他部位(瓣膜或弓部)2例。引流液、术后血压、主要动脉分支的血供、神志、肾功能、肺功能、下肢活动、胃肠道系统、血糖是观察的重点。其中22例病人痊愈出院,2例死亡占8.3%,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内脏缺血坏死。胸腹及腹主动脉术后早期出现的问题对病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甚至威胁生命,术后及时准确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霍春颖 《护理学杂志》2012,27(12):34-36
对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时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VVH),术后心功能障碍时采用低温CVVH,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护心功能,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大出血,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病情转为平稳。6例中5例病情好转,康复出院,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及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各层次心血管专科护士用药安全知识掌握及用药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分析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现状,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用药缺陷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用药安全问卷调查表,对225名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用药安全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4%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对用药安全知识不熟悉;不同职称护士对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师及主管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对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好于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不同护龄及学历的护士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无明显差异(P>0.05).11.42%的心血管专科护士认为用药过程中存在误用风险;42.46%的护士认为高危药品的管理存在风险;75.79%的护士认为急救药品的管理存在风险;85.84%的护士认为药品存放存在风险;97.72%的护士认为反复抽吸的药品存在安全风险;82.65%的护士认为在使用药物时配伍禁忌存在风险;84.47%的护士认为用药过程中落实三查七对制度时存在风险.结论:对总体心血管专科护士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仍需要加强培训,对于低年资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应重点加强用药安全的培训、考核及督察,对于反复抽吸的药物、药品存放管理、用药的配伍禁忌及三查七对的落实是避免用药缺陷发生的重点管理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CT室设置动态履职护士岗位的效果。方法评估CT室岗位要求,通过个人申请、审核、培训、考核、带教等流程,筛选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进行动态履职,开展岗位动态管理。结果 8名护士与CT室签订动态履职协议,患者CT检查预约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CT室设置动态履职护士岗位并实施岗位管理,是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提高护士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学员就理论专题展开讨论,联系临床实际释疑解惑;然后进行1~2个临床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情况下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方法;最后进行前次学习内容的考核。结果培训前后学员的笔试成绩、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士长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价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100%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研讨式学习沙龙提供了宽松的学习场所,学员和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可以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护理骨干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构建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两轮专家小组问卷咨询,编制成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编码词典。将抽取的24名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心血管ICU护士分为两组(绩优组和绩平组各12名)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记录胜任特征的频次、最高等级分数及平均等级分数,并将编码频次较高的23项胜任特征编制成核检表,发放给5所医院50名心血管ICU护士,验证其是否需要并进行条目重要性评分。结果 23项胜任特征总频次超过10次,其中21项重要性得分>5分。两组共有4项胜任特征的总频次或等级分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ICU护士胜任特征包括5个维度21个条目,其中基准性胜任特征为17项,鉴别性胜任特征为4项,分别是敬业、主动性、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9.
护理阶段死亡率分析是一种适用于心脏外科的护理质量改进工具,可帮助分析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的根本原因。文章介绍了护理阶段死亡率分析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同时围绕目前国外临床应用及其分析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心脏外科患者术后死亡分析提供参考,促进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为目标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优化和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0.
参考美国JCAHO的管理思想和架构,针对我国国情及心血管专科医院特点,以患者安全目标为核心,以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人员培训和重症部门护士分层管理为依托,打造了具有心血管专科特色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扎实实践。此举促进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诊疗过程中护理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消除了护理安全隐患,有效改善了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