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106例新生儿便血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介绍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强调动态试验对于诊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与替代治疗相关的问题涉及剂量、疗程、对代谢的影响及治疗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3.
4.
刘茜  吴佳佳  王菊梅  董林  陈若平  叶山东 《安徽医学》2015,36(12):1451-145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9例 T2DM 患者,依据神经缺陷评分(NDS)将其分为 DPN 组和非 DPN 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NC 组)35例,测定各组皮肤 AGEs 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 NC 组相比,T2DM 患者皮肤 AGEs 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非 DPN 组相比,DPN 组患者皮肤 AGEs 水平明显增(P <0.05),两组 HbA1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2DM 患者皮肤 AGEs 水平升高可能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BP与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关系,探讨BP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影响. 方法 收集330例T2DM患者资料,测BP和UACR.根据UACR水平分为<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检测各组BP及UACR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血压组及高血压组蛋白尿发生率为31.4%及64.2%.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正常血压者与高血压者比较,总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0%、8%,7.6%、30.1%,0%及51.7%(P<0.01).UACR<30 mg/24 h组、≥300mg/24 h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0.3%及69.1%;病程<10年、病程10~20年及病程>20年患者中<30mg/24 h组、30~299mg/24 h组和≥300mg/24 h组比较,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8.9%、67.4%、100%,33.3%、50.9%、76.7%,25.0%、84.6%和100% (P<0.01). 结论 高血压加速CK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甲亢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分析6例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甲亢病人的资料。结果: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甲亢控制,周期性瘫痪未再发作。结论:临床上遇到四肢对称性软瘫病人,尤其是男性病人,应想到甲亢可能,应常规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7.
血压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同时测定5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24h尿白蛋白排泄,根据糖尿病病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进行分组评价。结果①伴高血压患者总白蛋白尿(微量+大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或001);②与正常白蛋白尿患者相比,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血压明显加速糖尿病患者肾脏病的发生,长期血压正常或正常低值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幕上胶质瘤手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共86例颅内幕上胶质瘤按入院时有无精神症状、癫痫、神经系统定位症状、肿瘤有无囊变、是否有CT强化及强化性质分成两组。随访术后6个月Karmofsky评分,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年龄分析,30~39岁组近期预后最佳;术前存在癫痫者预后优于无癫痫,而精神症状者相反;术前无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及全身情况佳者近期预后也佳;CT扫描显示等密度或高密度、能均匀强化者预后最好(P值<0.05)。结论:患者年龄、术前全身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CT扫描情况显著影响颅内幕上胶质瘤预后。  相似文献   
9.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糖尿病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A组)、福辛普利治疗组(B组)、氯沙坦治疗组(C组),正常对照(D组)。检测各组第1周及第12周血糖、24 h尿TGFβ1排泄率;随后测定各组大鼠股骨BMD并镜下观察骨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第1周尿TGFβ1排泄率A、B、C三组均高于D组(P<0.01);第12周尿TGFβ1排泄率前三组明显高于D组(P<0.01),B、C二组低于A组(P<0.01)。股骨骨密度(BMD)A、B、C三组均低于D组(P<0.01),但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下可见A组股骨小梁明显变细,稀疏且断裂,B、C二组骨小梁情况优于A组,与D组比较仍差。结论1型糖尿病可影响雄性大鼠正常骨代谢,导致骨疏松症;尿TGFβ1排泄率增加似乎与骨质疏松关系不大;ACEI/ATRA治疗可部分改善糖尿病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2007年收治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5例,病初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