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近年中药专业学生呈逐年萎缩的局面,忧心之余,引发了对中医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的思考.在指出我国中医药产业令人堪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承认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的空前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中药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青 《海峡药学》2007,19(11):136-137
笔者通过对一些基层中药房的处方调配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并直接影响了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和中药汤剂疗效的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了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改善手段,希望能提高调剂水平,保证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测定闽南草药风柜斗草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70%甲醇超声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分析方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Ultimate ColumnTM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磷酸 = 55∶45;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70nm.结果:闽南草药风柜斗草中3种黄酮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5.20%~97.03%.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DAD分析方法具有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强等特点,该方法适用于闽南草药风柜斗草药材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农民,因"尿少、水肿、喘憋4 d"于2001年1月19日急诊入院.4 d前患者突然严重喘憋,不能平卧,尿量减少,300 ml/24 h左右;同时出现颜面、四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压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肌酐升高(具体不详),考虑"心衰、肾衰",予强心、利尿、降低心脏负荷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2 d后转入我院急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调蛋白(又称Tamm Horsfall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在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小管间质肾病的20例患者,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并进行尿调蛋白基因突变筛查。同时收集肾脏病理活检活检诊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且家族史阴性的患者30例,整理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发现5例患者存在尿调蛋白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突变检出率为25%,其中2例已报道,3例为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突变中2个为错义突变(c.1153C/T,p.Arg385Trp;c.197T/C,p.Leu66Pro),分别位于3号和5号外显子上;另一个为3号外显子上导致移码突变和终止密码提前的单碱基缺失(272del C)。将以上20例患者分成尿调蛋白突变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30例家族史阴性的慢性小管间质肾病组相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的两组患者其年龄均显著低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1),而血尿酸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P0.01,P=0.030),但以上指标在家族史阳性的尿调蛋白未突变组与尿调蛋白突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性高尿酸血症和/或家族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进行尿调蛋白的基因突变检测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对于尿调蛋白突变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筛查其他基因。在中国人群发现了3个新的尿调蛋白基因致病突变,扩展了尿调蛋白相关肾病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合并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合并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纤维素样坏死对IgAN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4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资料完整的780例原发性IgAN。在46例伴有纤维素样坏死的患者中,35例有完整的随访数据,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随机选取同期的80例无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终点事件定义为Scr上升50%或Ccr下降33%或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风险比例模型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坏死组肾组织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更为明显(P = 0.004);肾小球硬化比率较低(P = 0.002)。坏死组中仅有2例以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起病,3例达随访终点;80例非坏死组患者中有14例达终点。多因素分析提示,纤维素样坏死不是IgA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严重慢性化病变是唯一提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R = 23.13, P < 0.01)。结论 合并纤维素样坏死的IgAN在临床病理方面并无显著特点,纤维素样坏死不影响IgAN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辅料土中所含化学元素全量与水溶性盐含量差异,为土炒炮制辅料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经典化学分析法,检测14批不同产地的灶心土、红土、黄土、红砖粉、赤石脂等炮制辅料土中K、Ca、Fe、Zn、Al、Mg、Cu、Mn、Na与Si全量及其水溶性盐含量,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分析其差异性。结果:以化学元素全量为指标,系统聚类将不同产地辅料土分为4类,主要标记物为Si、Al、Ca;以水溶性盐含量为指标,系统聚类将不同产地辅料土分为3类,主要标记物为水溶性盐总量、Cl-、SO42-;仅红砖粉pH>7。结论:不同产地炮制辅料土中化学元素全量含量存有差异,主要是由其成土母质与地域不同所致,而灶心土中水溶性盐总量、钙离子溶出量明显高于其他土样,与其久经烧炼有关,可为评价炮制辅料土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塌陷性肾小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塌陷性肾小球病(ColapsingGlomerulopathy,CG),又称特发性塌陷性肾小球病(ICG),是近10年来为大家逐渐公认的一个新的临床病理诊断。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FSGS,FSGS)的一种严重类型,发病约占...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西方文化与医学的冲击,中医药传承遭遇困境。本文认为,人才培养体系西化、传承模式不足、思维方式弱化及传统文化缺失是主要原因。文章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宜传承模式、强化中医药思维方式培养及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等方面强调加强中药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工作。其中中医药思维方式是传承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透析用水预处理系统中影响除氯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方法从2020年1月~9月的235个透析日,分别对自来水进水、树脂罐、炭罐1、炭罐2及反渗水的5个采样点的总氯浓度、pH值和水温进行采样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衡量炭罐1后总氯水平与自来水总氯、pH、水温的相关性,并使用线性逐步回归(向后)分析探究具体的相关关系。结果炭罐1后总氯与自来水水温(r=-0.936,P<0.001)呈负相关关系;与自来水pH(r=0.360,P<0.001)、自来水总氯(r=0.235,P<0.001)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来水水温与炭罐1后总氯水平呈负相关关系(β=-0.936,P<0.001)。结论自来水水温是透析用水预处理系统中影响除氯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季节性的自来水低温影响了透析中心预处理活性炭罐的除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