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颅底、颈咽、面部肿瘤因富含血管和复杂的毗邻结构 ,术中易发生大出血 ,给手术切除造成困难 ,或者瘤体残留造成术后复发。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3月 ,笔者对 2 5例此类患者进行术前超选择性颈外动脉供养肿瘤分支栓塞术 ,为有效切除肿瘤提供了条件。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6 .3± 3.7岁 (12~ 5 5岁 )。全部病例均经 CT、MRI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颈静脉球体瘤 3例 ,鼻咽纤维血管瘤 8例 ,鼻咽癌 1例 ,鼻窦软骨肉瘤 1例 ,眼球后血管瘤 1例 ,颜面部巨大血管瘤 5例 ,颅底脑膜瘤 6例。1.2 技…  相似文献   
2.
颅底富血供肿瘤术前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栓塞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栓塞术在颅底富血供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颅底富血供肿瘤患者术前先作双侧颈内、颈外及椎动脉造影后再行栓塞治疗。结果:9例栓塞后,肿瘤供血网显影消失,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理检查,镜下均见瘤体微血管及血窦内充满大量明胶海绵。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造影,在明确肿瘤血供类型后辅以术前栓塞治疗,既可缩小瘤体又能减少术中出血,是肿瘤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宫颈癌Ⅱ期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10~14 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其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及疗效,并与27例单纯手术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中平均出血量340 mL,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560 mL);术中见瘤体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缩小,分界变清,容易分离;病理示部分瘤细胞变性、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少,宫旁转移灶消失.术前化疗栓塞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和75.8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和46.1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Ⅱ期宫颈癌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第 3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11月 2 3~2 6日在福州召开 ,参加会议共 75人。省医学会林永和副秘书长 ,省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尔祯教授及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王庆森副院长参加了开幕式。会议由省介入学组副组长杨维竹教授主持 ,省介入学组组长吴纪瑞主任医师致开幕词。会议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建华教授作了《内支架临床应用》、《溶栓术临床应用》等专题报告。我省介入放射专家分别作了《脑内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现状和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治疗及进…  相似文献   
5.
陈济铭  张涛 《当代医学》2009,15(29):579-581
目的探讨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并发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口置入国产自膨式覆膜金属内支架。其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性狭窄3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9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12例,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5例。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内支架31枚,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直接关系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支架留置后,吞咽困难立即改善,生存质量提高;6例并发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膈瘘者瘘口立即封闭。随访1~12个月,1例内支架移位30mm以上,另1例内支架滑入胃内,这两例患者分别再次叠放支架;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晚期食管贲门癌,1例死于食管大出血;4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1例因支架端口磨损引起食管-气管瘘。结论虽然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开通食管、闭塞瘘口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应用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瘘之前,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实验性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可活体检测的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方法对5只大白兔采用2F球囊导管伸入一侧颈动脉内行内膜毁损术,造成血管内膜增生、管腔狭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一侧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利用数学公式计算狭窄后脑血流减少程度.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狭窄程度,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动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结果模型制作后2只兔存活.TCD、DSA和病理学检查证明,成功建立了实验性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模型,计算出2只兔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后的脑血流量减少指数分别为17%和4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兔模型,并可活体检测判断实验性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部分性脾栓塞术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1.1岁;肝功能Child-PughA级3例,B级9例;在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的同时行PSE;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50%~60%,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WBC和PLT显著提高(P〈0.05),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RBC数量和HG量无明显改变(P〉0.05)。TBIL、ALT和AST无明显变化(P〉0.05),TBA下降(P〈0.05)。结论PSE能纠正脾功能亢进,提高血WBC和PLT的数量,使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TACE能顺利进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0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CE术前3天、术后3、7、14、28天血清uPA含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广义估计方程等对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是TACE期间血清uP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 利用血清uPA含量作为参考判断再次TACE治疗时机时,需均衡考虑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DSA介入治疗骨盆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晚期或复发性骨盆肿瘤,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DSA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认为此法既可作为术前治疗,使肿瘤缩小以利手术切除,又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增加疗效,延长生命。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造影清晰、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非手术治疗骨盆肿瘤的优良方法,不仅能决定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性质,也能估价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