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过程中呼吸机报警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处理我科2001年5月~2006年4月间129例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报警经验.结果 334次报警中气道压高限报警85次,气道压低限报警55次,分钟呼气量高限报警50次,分钟呼气量低限报警34次,气源报警35次,氧浓度报警21次,窒息报警24次,电源报警12次,自检报警6次,I:E吸/呼比报警12次.结论 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掌握呼吸机各种报警原因的观察及正确处理,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留置带囊气管导管引流的效果.方法 对18例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进行带囊气管导管引流(实验组),观察其肛周皮肤受损情况并与15例前期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肛周皮肤受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53.3%)(χ2=3.87,P<0.05).结论 带囊气管导管引流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受损并发症,能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除2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外,均效果满意。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局麻药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间断给药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两组均在L2~3 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20例)硬膜外先予以1ml/min速度注入,10~15min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20例)初量注入10~15ml,间隔5~10min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SpO2、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总量;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 A组血压波动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B组比A组短.结论 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术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单独或与穿梭箱训练结合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大鼠恢复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经tMCAO术后,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分为5组:rTMS刺激组(n=7)、训练组(n=8)、rTMS结合训练组(n=7)、对照组(n=7)、假手术组(n=6),于术后7天开始进行20Hz rTMS和/或穿梭箱训练,术后第1、7、14、21、28天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mNSS),术后第28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第28天时rTMS结合训练组(P0.001)与rTMS刺激组(P0.05)的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水迷宫实验第1—5天训练组及对照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长(P0.05),第3天rTMS结合训练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rTMS组及训练组短(P0.05)。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rTMS结合训练组穿越平台次数较rTMS组、训练组及对照组多(P0.05)。结论:rTMS结合穿梭箱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期大鼠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一的rTMS刺激或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全面降低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脑外科、呼吸科115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的病人(设置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气道护理措施,对中心ICU的185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的病人设置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性密闭式恒温湿化呼吸机管路系统、机械振动排痰、密闭式吸痰方式、专业给氧湿化,高质量口腔护理、集束化干预鼻饲营养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在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痰液稀释程度、痰痂形成例数、痰量、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P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但循证护理并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先进的护理器具,对预防VAP的发生是积极有效的,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综合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分别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依托咪酯+芬太尼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每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SBP、DBP、MAP在诱导后均下降(P〈0.05),插管后上升(P〈0.05)。A组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B组血压下降较A组幅度大。结论依托咪酯芬太尼行全麻诱导,可以使循环更趋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8例有高血压病史的ASAⅠ~Ⅱ级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例,分别于拔管前2min静注生理盐水2ml、乌拉地尔0.4mg/kg、艾司洛尔0.5mg/kg、乌拉地尔0.2mg/kg+艾司洛尔0.25mg/kg,并于给药后2min拔管。记录术前、给药前、给药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3、5、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泌乳素、血糖的水平。结果B组HR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min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A组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拔管即SBP、DBP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给药前和A组比较,C组和D组在拔管后5、10min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泌乳素水平各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4组血糖水平于给药前、给药后、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min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C、D组在拔管后1、3min的血糖水平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  相似文献   
9.
金荞麦Fr4抑瘤和拮抗环磷酰胺毒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荞麦 Fagopyrum cymosum( Trev.) Meisn.又称野荞麦、苦荞头 ,为蓼科植物 ,是民间常用中草药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肺癌的治疗 ,金荞麦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 [1] 。金荞麦 Fr4系从金荞麦根茎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 ,本实验研究了金荞麦 Fr4的体内外抑瘤作用和拮抗环磷酰胺( CTX)的骨髓抑制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药品 :金荞麦 Fr4由苏州中药研究所植化研究室从购自上海药材公司的云南产金荞麦根茎中提取所得的有效部位 ,为棕褐色粉末 ,主要含多酚类化合物 (含量为 64.2 5 % )。体内实验时 ,用蒸馏水配制成1 %和 2 %的…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在提高腰穿术后舒适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0例腰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6h;观察组42例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术后用自由卧位,即去枕平卧0.5h后,采取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屈膝卧位、屈膝侧卧位交替进行6h,每1~2h一次,但不能坐起。比较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痛、不舒服感及褥疮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穿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