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型猪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小型猪慢性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模型,评价其模拟临床渐进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价值。方法开腹手术,将并行有16G注射器针头的胆总管用5%碘酒溶液浸泡处理的10号丝线捆扎后,抽除针头。使胆总管早期部分狭窄,后期组织受化学物质刺激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纤维组织修复等病理改变,引发胆管组织慢性纤维瘢痕狭窄,造成渐进性梗阻性黄疸。结果实验动物术后观察28d无死亡,第5—7天逐渐出现黄疸,之后渐重;第28天时的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升高[(1.22±0.41)μmol/L比(125.90±35.77)μmol/L(P〈0.01)];4周后病理显示胆总管组织发生慢性纤维瘢痕样变,管腔狭窄阻塞。结论本小型猪动物模型模梗阻性黄疸呈渐进性、慢性过程。可重复性强、耐受性好,是比较理想的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同时,小型猪肝胆系统的生理及解剖结构与人相近,可为临床胆管狭窄和肝门部癌相关研究提供较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H组〈N组〈L组(P〈0.01),各组24h凋亡率均高于2h(P〈0.01,S组除外)。(2)Bcl-2、Bax蛋白表达量。①再灌注24hBcl-2表达量:H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5),与2h比较H组表达升高(P〈0.01);②再灌注24hBax表达量:S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组〈N组〈L组。3.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再灌注24hH组明显轻于N组及L组,并接近S组,L组最严重。结论预防性增加肝糖原贮备可抑制热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减轻肝损伤,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悬液接种于脱蛋白型松质骨中对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以28天胎兔颅骨为骨源,用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取第3代成骨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以5×106/ml浓度接种于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异种脱蛋白型松质骨中,然后用此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本组作为实验组(共10只).对照组Ⅰ(共10只),仅用异种脱蛋白型松质骨修复兔颅骨缺损.对照组Ⅱ(共10只)为成骨细胞.对照组Ⅲ(共10只)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8周后,实验组X线片均显示骨缺损周围有骨小梁通过,支架上有钙化阴影.大体观察缺损周围与正常骨组织之间无分界线,植入物硬度接近于正常骨组织.组织学分析支架上有大量新骨形成,支架有部分被降解吸收. 四环素荧光标记证实在支架上有新生骨.所有对照组均无新生骨,仅见缺损区有纤维样组织覆盖.结论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经增殖后接种于异种脱蛋白型松质骨中可以用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本鉴别系方中金银花的特征鉴别。本品为《中国药典》( 1 995年版 )收载品种 ,原有的金银花鉴别 ,重现性较差 ,斑点难以判断 ,常有争议 ,现根据出现的问题作如下修订。1 前处理方法的修订 原标准中直接将样品蒸干 ,残渣再用乙醇溶解 ,所得供试品溶液中含有许多杂质 ;薄层结果斑点不明显 ,背景干扰大。本方法先用乙醇对样品进行醇沉 ,以除去水溶性大分子杂质 ;对上柱前的水溶液用 50 %H2 SO4 调 pH值为 3,然后加入聚酰胺柱上 ,调节溶液酸性可使氯原酸上的酚羟基游离易于结合在聚酰胺柱上 ;先用水洗去聚酰胺柱中样品里的水溶性杂质等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68例)、对照组用盐酸培他啶治疗(64例)。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9例(42.65%),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17.1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盐酸培他啶相比,具有起效更快,缓解病情迅速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税收法规的逐步完善,依法纳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医院作为税法规范的主体之一,应税事项时有发生,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此基本没有涉及,现就有关医院税收实务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文斌  梁瑜韵 《眼科》2004,13(6):346-347
目的:探讨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摘出术后的后囊膜处理技术。方法:对42例(49只眼)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患者,于摘除白内障后在后囊膜旁中心处用破囊针头划出起始瓣,沿起始瓣边缘撕开一直径约3~4mm的类圆孔,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有一透明类圆孔,术后无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前的后环形撕囊术可使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获得视轴透明区,是安全有效地处置后囊膜混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AP)的特点及缓解腹腔室隔综合征(ACS)个体化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FAP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FAP均发生ACS(100%),早期病死率37.5%,均死于早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FAP是一组合并ACS、极易出现早期器官功能衰竭并因此死亡的疾病。缓解ACS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间质瘤4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直肠间质瘤49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分析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54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49%比51%).结直肠间质瘤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首发症状为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腹部不适和便血等.病理学检查:光镜下多为梭形细胞,呈柬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117和CD34高阳性表达.随访结果显示,高危险度患者行病灶局部切除后复发率明显偏高(P =0.018),无瘤生存时间明显较短(P=0.011).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是鉴别结直肠间质瘤的可靠方法.极低和低危险度患者首选局部切除术,中、高危险度患者建议行根治性切除,并辅助伊马替尼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