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5月2010年10月本科行TKA术的患者107例(122膝)。使用深盘型后稳定假体62例(72膝),使用桩柱型后稳定假体45例(50膝)。对比两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ROM。[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的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盘型后稳定假体组有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过一期骨水泥旷置,3个月行二期翻修;桩柱型膝关节假体组有1例术中发生股骨外髁骨折,术中及时发现给予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7个月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给予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两种不同术式股骨髁间截骨膝关节假体行TKA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陈操  周伟  张宝云  王园  肖康  董小平  石琦 《疾病监测》2016,31(5):365-369
目的 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015年共监测病例366例,其中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34例,疑似诊断病例29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4例,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病例1例及家族型CJD病例17例,包括11例T188K、4例E200K、1例E196K及1例E196A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3岁,男女性别比为1.13: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男女性别比为1.6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6.81%。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5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人微管相关蛋白tau N端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人外周血DNA中获得tau蛋白外显子2及外显子3序列并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表达纯化重组融合蛋白GST-E2、GST-E3;以此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及小鼠制备抗血清,通过ProteinG/A、偶联GST蛋白的溴化氰(CNBr)活化柱对抗血清进行亲和纯化;用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确定所制备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出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重组融合蛋白GST-E2和GST-E3,相对分子质量为29×103.免疫实验动物后获得抗血清,经系列纯化后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显示,制备的抗人tau蛋白外显子2和外显子3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效价.结论 成功制备了4种人tau外显子2和外显子3特异性抗体,为进行tau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发现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116例(38.80%),疑似诊断病例25例(8.36%),遗传型克雅氏病病例9例(3.01%),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FI)3例(1.00%)。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期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1岁(32,86),男女性别比为0.87∶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53岁(21,78),男女性别比为0.79∶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临床诊断病例中,同时出现3种及以上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所占比例比疑似诊断病例要高。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3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283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278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277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3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氏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期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氏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和阳性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类PRNP基因第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从送检病例外周血中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获得PRNP基因片段,通过测序的方法分析第219位氨基酸多态性的分布,并且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在收集的467例汉族人群中,219E/E型分布频率为98.3%(459/467),219E/K型分布频率为1.7%(8/467)。在这些病例中,散发型克雅氏病患者临床及疑似诊断病例的首发症状最多见的为快速进行性痴呆,在临床症状中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具有更多典型的临床表现。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PRNP基因第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分布以219E/E型为主,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具有更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散发型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患者生存情况及生存时间。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经我国CJD监测网络诊断的96例sCJD患者,对其家属进行电话随访,获得生存情况及死亡时间。同时从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补充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96例sCJD患者全部在2年内死亡,其中位生存时间为6.1个月,生存时间短于3、6、12、24个月的累计百分比分别为15.6%、42.7%、74.0%和100%;首发症状、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的数量对患者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中国sCJD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1个月,整体生存时间<2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的经骨折椎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椎体高度、脊柱Cobb's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值由术前的31.2%±3.0%恢复至91.7%±2.0%,脊柱Cobb's角由术前的30.5°±4.0°矫正至7.1°±1.0°,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75%(30%~95%)减少到3%(0~8%),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临床疗效按Charles标准优良率为88.7%。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采用连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弥补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不足而非替代,在提高复位效果、维持有效生理弧度、减少内固定失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毒(PRV)是一种猪疱疹病毒, 可感染多种动物, 其中猪是PRV的天然宿主。PRV自发现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 人感染PRV的病例屡有报道, 提示PRV存在跨种属感染人的风险。随着对PRV病原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和对PRV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避免PRV变成人类传染病成为当前研究和防控工作重点。为了解PRV变异特征, 本研究从PRV变异特征、流行特征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为更好地开展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溴杀灵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灭鼠经--溴杀灵在实验室内对小白鼠适口性试验及现场对居民区内家鼠的杀灭观察。试验表明小白鼠对0.01%溴杀灵毒米的平均摄系数为1.28,对家鼠的现场杀灭率达80.84%,校正杀灭率达81.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8~10周龄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永久结扎左前降支),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7、14、28 d时,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梗死周边心肌组织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AMI组梗死周边组织间质纤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AMI组7、14和28 d时Bax蛋白较Sham组明显上调(0.71±0.08、0.77±0.05和0.86±0.06 vs 0.53±0.08,P<0.05),Bcl-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增强(P<0.05);透射电镜示,AMI组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小鼠AMI后梗死周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进行性降低,心室重构进一步恶化,自噬可能在AMI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