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要点及其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0例乳腺癌临床表现、细针吸取和细胞学特点,与71例乳腺增生症和85例乳腺纤维腺瘤比较。结果 160例乳腺癌中,具备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肿块固定、欠清,脆样穿刺针感,易吸出物质;细胞数量多,呈松散、紊乱样排列;胞质完整;核大,呈圆或不规则圆形,边缘不整齐,核质比明显增大或减小,核仁增大,核大小差异明显;易见散在细胞,未见肌上皮细胞等特点的相对病例数明显多于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表现特殊,可与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纤维腺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细胞型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6例小细胞型乳腺癌临床、细针穿刺和细胞学特点,同时与64例乳腺增生症、82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结果: 26例小细胞型乳腺癌:≥40岁、穿刺针感脆样或偏软均占88.5%(23/26),穿刺容易吸出物质占80.8%(21/26),以散在或小细胞群为主、圆形细胞核占绝大多数、核间疏松排列均占76.9%(20/26),排列杂乱、无极性占84.6%(22/26),腺腔样、腺管样、爆竹样、栅栏样排列分别为61.5%(16/26)、34.6%(9/26)、19.2%(5/26)、30.8%(8/26),散在细胞中等量以上、圆形核占绝大多数均占84.6%(22/26),胞浆完整88.5%(23/26),未见肌上皮细胞92.3%(24/26),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对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数量多的占69.2%(18/26),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4.7%(3/64),P<0.01;黏液变的纤维间质成分及其与乳腺上皮细胞混杂均0例,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的98.6%(80/82)、75.6%(62/82),均P<0.01.结论:细胞量较多,以小细胞群或散在细胞为主,细胞排列松散、紊乱无极性,易见腺腔、腺管、爆竹、栅栏等特殊排列,胞浆完整、核圆形,散在细胞较易见,肌上皮细胞不见,≥40岁,穿刺针感脆样或偏软、容易吸出物质等是小细胞型乳腺癌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要点,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 4 4 (CD4 4v5、CD4 4v6、CD4 4 )及拼接变异体与层黏连蛋白受体 (LN R)的表达异常和葡萄胎恶变的关系及在预测葡萄胎恶变的价值。 方法 采用针对 4种产物的单克隆抗体 ,链霉素菌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 (S 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回顾性分析经随访证实发生恶变的葡萄胎 38例 (恶变组 )和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 5 1例 (非恶变组 )中 4种产物的表达情况。 结果 恶变组中CD4 4v5的表达程度显著低于非恶变组 ,恶变组中CD4 4v6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非恶变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5和CD4 4v6联合应用时 ,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敏感度为 5 2 6 % ,特异度为 88 2 % ,4种产物联合应用加LN R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敏感度为 15 8% ,特异度为 88 2 %。 结论 CD4 4v5和CD4 4v6的表达异常与葡萄胎恶变密切相关 ,用以预测葡萄胎恶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管细胞凋亡与bc l-2基因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组),温燥组(B组),凉燥组(C组),每组10只。经处理后第14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气管细胞凋亡率(%)、bc l-2、bax阳性指数(PI,%)、bc l-2/bax累积阳性指数(AI,%)与bc l-2:bax蛋白表达比值。结果3组小鼠气管细胞凋亡率均≤0.3%;B组与C组bc l-2 PI与AI均低于A组(P<0.01),B组、C组气管细胞bc l-2:bax蛋白比值中bax增加。结论外燥致气管细胞bc l-2表达降低、bc l-2:bax蛋白比值改变,bc l-2、bax阳性细胞以气道炎性病灶或纤毛缺损处多见,提示与外燥分子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莲心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24 h 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经莲心碱(3 mg/kg)处理后对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4 h 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莲心碱可显著抑制脑缺血后C-Fos蛋白表达。结论莲心碱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0岁。心悸、怕热、多食易饥11年,1991年3月因发现颈部增粗而就诊,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收入院。患者出生时即有皮肤不规则色素斑,4岁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2岁出现第二性征及月经(每月1次),1988年1月因跑步发生左股骨颈骨折。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无类似发病。体检;跛行;皮肤有散在黄褐色斑。甲状腺局部可闻及血管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