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白质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6例AD患者和12名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DTI、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T2-FLAIR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额颞顶枕叶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分析FA、MD值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D患者胼胝体压部、额叶、顶叶、颞叶FA值分别为0.602±0.043、0.270±0.034、0.294±0.043、0.302±0.032,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而内囊前后肢、枕叶、胼胝体膝部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胼胝体压部、顶叶白质的MD值分别为(0.918±0.029)、(0.826±0.015)×10-9m2/s,与健康老人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而内囊前后肢、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膝部的MD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D患者表现为脑白质的选择性损害,且损害程度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种选择性损害反映了AD病理机制中皮质-皮质及皮质-皮质下联系的丢失;DTI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评价AD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和T2WI上表现为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并探讨DTI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技术对M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MS患者和32名与MS患者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进行头部DTI检查,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图(FA),分别选取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正常人相应脑白质区测量ADC值和FA值,并使用示踪技术做出三维脑白质束图像。结果 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233±0.119)、(0.973±0.098)、(0.748±0.089)×10^-3mm^2/s和(0.620±0.094)×10^-3mm^2/s,FA平均值分别为0.225±0.052、0.311±0.050、0.421±0.070和0.476±0.069。对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数据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分别和对照组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三维脑白质束图像可以观察到MS斑块。结论 使用DTI检查生成的ADC图和FA图可以有助于评价MS中各部位脑白质的改变。通过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MS斑块区白质束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硅油与C3F8填充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术中注入C3F8充填玻璃体腔,观察组在术中采用硅油填充玻璃体腔。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内障、眼压升高和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3F8与硅油在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异,而硅油填充可明显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白内障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8例眼外伤.其中14例裂隙灯检查及手术证实有外伤性白内障,CT检查显示:(1)8例晶体的正常影像消失.肉眼观与玻璃体密度完全一致。(2)6例晶体密度降低,其中3例伴晶体体积增大。从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可解释其CT表现,笔者认为晶体CT值减低可作为外伤性白内障的诊断依据,CT检查有助于及时确定诊断和制订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卵巢囊性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附件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0%,由三个胚层物质组成,外胚层含量较多,囊壁覆以角化鳞状上皮,97%的病例含脂肪物质。 作者收集了19例病人,年龄10~64岁,MRI检查出22个卵巢囊性畸胎瘤,经手术证实,囊性畸胎瘤的诊断要点有:①T_1和T_2加权象肿块均显示与皮下脂肪同样的高信号强度。②显示不典型的化学位移伪影。③发现一种以上内含物。附加采用脂肪饱和成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disease ,AD)因其病理过程的特征被描述为进行性皮质失联系综合征 ,表现为皮质特别是联合区第Ⅲ、Ⅴ层大锥体细胞的丢失〔1〕,胼胝体纤维起源于这些细胞。我们收集了 1991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的AD住院患者 ,进行胼胝体总面积和分区面积的测量 ,旨在了解AD患者胼胝体的形态改变。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AD组 :参照NINDS ADRDA标准 ,MMSE评分<2 0分 ,临床诊断轻、中度可能AD患者 11例 ,年龄 6 0~ 81岁 ,平均 6 9岁。血管性痴呆 (VD)组 :11例 ,年龄 6 1~ 82岁 ,平…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副鼻窦的息肉由水肿、增生的粘膜下结缔组织组成,因为息肉细胞含量少,CT 表现为低密度。最常见的后鼻孔息肉是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起源于上颌窦,当息肉增大时,经中鼻道突入鼻腔:充填于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之间并可伸延至后鼻孔或鼻咽部,甚至达口咽部。蝶窦后鼻孔息肉少见,息肉发生于蝶窦,增大后通过蝶窦开口,蝶窦开口可扩大或因息肉在此处缩窄而不扩大,然而进入蝶筛隐窝,至鼻腔和后鼻孔。作者报道了5例蝶窦后鼻孔息肉,认为如CT 显示蝶窦密度增高,而上颌窦清晰,则后鼻孔息肉可能是蝶窦后鼻孔息肉。如上颌窦和蝶窦均密度增高,则息肉可能来自上颌窦后  相似文献   
9.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1例(142个眼眶)Graves眼眶病和20(40个眼眶)个健康人眼眶的临床和高分辨率CT 征象,男19例,女52例,年龄13~79岁。根据临床检查分为有视神经病变组(18个)和无视神经病变组(124个)。所有病人均做了横断及直接冠状扫描,40个正常眼眶测量值(见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简称CTVE)与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对垂体瘤患者蝶窦、鞍底的显示情况.方法:在119例垂体瘤经蝶手术中,对术前常规垂体CT检查数据分别进行MPR及CTVE重建,对两者显示的蝶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表面解剖结构: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形状、斜坡凹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方面,CTVE与MPR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别,CTVE对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的显示率优于MPR,CTVE所提供的为三维图像,MPR提供的为二维图像.在显示深部解剖标志:斜坡松质骨、蝶窦壁厚度方面MPR明显优于CTVE.结论:CTVE能显示蝶窦浅表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可做为经蝶垂体瘤手术的术前了解蝶窦三维解剖结构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