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并且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它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表现复杂 ,不典型的 MDS用 FAB形态学分型 ,常难以做出准确诊断。有研究表明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 MDS的遗传学特征性改变之一 ,对于 MDS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1 ] 。笔者对我院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诊断的 2 2例 MDS病人进行性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MDS病例 2 2例 ,男性 14例 ,女性 8例 ,中位年龄 4 5 .1岁 (2 2~ 6 8岁 ) ,所有病例均经外周血…  相似文献   
2.
眩晕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点的全面分析对本病的诊治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对近二年来收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82例中,男性21例,女性61例,年龄12~72岁,均龄为48岁。具体见附表。前庭中枢性眩晕病例中,既往有TIA病史36例。药物中毒的为4例(3例为使用链霉素,1例为使用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间变化关系,探讨细胞遗传学变化及ALP水平在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时期CML患者,检测其血清ALP,并取骨髓有核细胞采用直接法或24小时培养法、R带显色技术作染色体分析.结果 CML患者AL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复杂核型出现率及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且ALP水平与髓内幼稚细胞数水平呈正相关,PH1阳性核型CML患者与复杂核型CML患者血清ALP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 CML患者血清ALP水平及染色体复杂核型反应该期患者疾病特征,对CML疾病分期、预后判断有价值,两者间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5岁,因皮肤无痛性红斑肿块3个月于2006年2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背部皮肤渐出现无痛性圆形红斑,渐增生成结节,瘤样物高出皮面,无水疱,无瘙痒,初无鳞屑,后结节表面覆有糠状鳞屑,肿块部肤色暗红,皮损渐增多向四肢发展.伴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激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联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长活性及其整联蛋白(integrin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BMMSC在CML发病中的作用,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MSC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PCR法检测integ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期CML患者BMMSC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异;实验组BMMSC表达integrin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BMMSCs中integrin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免疫抑制(IS)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取得一定疗效。国内对成人及小儿重症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6-甲基强的松龙HDMP治疗已有报道。我院近来对4例成人慢性再障CAA患者采用了HDMP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4例CAA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31.5岁,病史2~8年,平均4年。使用SSC方案治疗无效1年以上采用HDMP治疗。1.2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 依据1987年6月全国宝鸡会议修定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